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49954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8
《友好交往礼为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友好交往礼为先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第七课 友好交往礼为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礼貌的作用 (2)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 (3)懂得人际交往中礼仪的作用 (4)知道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能力目标 (1)在生活中以礼待人的能力 (2)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礼貌的恰当方式 (3)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及践行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所获得的快乐体验 (2)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尊重他表达意见的权 (3)以礼貌为高尚、不讲礼貌为耻的态度 (4)鄙视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各
2、种行为 (5)以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展示自己风采的态度和行为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传统道德受到挑战、各种观念激烈冲突的时代,青少年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欠缺。正确的礼貌礼仪没能在青少年身上牢牢扎根,不良影响却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当代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着力关注孩子智力、学业发展,忽视礼貌、礼仪方面的培育和熏陶,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仪、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现状,有必要加强礼貌礼仪教育。 礼貌礼仪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涵养道德、提升境界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的
3、指导与训练,对青少年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大有益处。加强礼貌礼仪教育,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过程的需要。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一个人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幽雅礼仪,了解现代社会的交际方式,是学生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设计本课内容的直接根据。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2课时授完。 教
4、学方法: 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场景中感受和体验文明礼貌的魅力。关键之处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认知上引导学生对文明礼貌行为的认识,对不同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乃至论辩。要注意活化知识,不断生成教学内容。 礼貌与礼仪重在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透过生活中的小事,从礼貌礼仪的视角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总第19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 教学重点: 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情景
5、活动一:评一评,说一说——新华书店前,两个中学生正在买书。 分析讨论: ①甲、乙两个学生的行为有什么不同? 甲有礼貌,而乙不懂礼貌。 ②甲、乙的不同行为分别给交往对象(售货员)什么感受? 甲有教养而乙没有教养。 ③甲、乙的行为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 甲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而乙因为不懂礼貌,在交往中遭受挫折。 教师总结: 本活动是通过两种行为的对比,说明礼貌和不礼貌的行为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待人礼貌的人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礼貌就是尊重,你对人尊重,人对你也尊重。 2、板书标题: “礼貌是尊重” 二、讲授新课 1、礼貌是尊重 (1)礼貌是尊重的
6、具体表现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礼貌是尊重的具体表现。(学生朗读教材P79页第一段后教师讲述。) 想一想:为什么说“礼貌是尊重”? 教师讲述: 第一,礼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动物的群集完全是出于本能,其间不存在礼貌问题,更谈不上尊重。人的行为则体现社会性,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礼貌就是其中的规范之一。客观上讲,以礼待人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第二,对人礼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体现。礼貌待人首先意味着平等待人,即每一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歧视他人,不中伤他人,不强求他人。从根本上讲,这是尊重人的表现。 第三,礼貌待人也意味着宽容他人。对他
7、人表现出来行为能够悦纳、谦让,即理解他人,认可他人,珍视他人的个性,给他人的个性留有广阔的空间,这正是尊重他人的真正表现。 第四,礼貌待人意味着与人友好相处。与人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是待人友好的直接表现,更体现为对他人的尊重。 第五,对人礼貌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美好,因此,礼貌也是对自身尊重的一种体现。 相关链接:(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思考问题。) 说一说:列举我们身边待人有礼貌和对人无礼的事例,说说自己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