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

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

ID:20039990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_第1页
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_第2页
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_第3页
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肺癌化疗患者两种PICC置管方法的对比与观察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摘要:目的:探讨B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与传统盲穿PICC置管方法优劣的比较。方法:将13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血管条件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血管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行B超下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血管条件相对较好的患者68例采用传统盲穿方法进行PICC穿刺,对置管成功率和带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导

2、管异位、静脉炎、感染、血栓方面有差异。结论:B超引导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方法在临床应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关键词:肺癌化疗;PICC置管;对比和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长期输液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通路,特别是减少大量强刺激性化疗药物、高浓度营养物质对于血管和周围的损伤。虽然目前我科肺癌患者化疗己广泛应用,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置管闲难而影响治疗。1953年瑞典放射科医师Seldinger改良了传统的静脉置入导管方法,应用导丝导管交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

3、技术,后来这种技术以他的名字塞丁格命名[1]。改良塞丁格技术是将原塞丁格技术中单一功能的扩张器改变为扩皮器、撕裂鞘的组件,以便于从撕裂鞘送入导管[2]。2010年1月我院引进了一台专门用于PICC置管的超声机,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为经传统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成功置管,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带管后并发症发生。1临床资料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科住院需化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置管,共132例。选择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为观察组,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为(56.1)。其中男性36例,女性3

4、0例。血管条件好的患者为对照组,年龄30—76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20例。所有病人均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无PICC置管禁忌症。2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疾病差异上无统汁学意义。2方法2.1操作方法2.1.1观察组选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血管鞘(4Fr)和导针器套件(21G或20G)用物准备:血管超导仪,20%利多卡因1支,生理盐水250ml,巴德4fr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我院专门设立的血管通道中心进行操作。患者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利用血管超声仪探头确定要穿刺的血管(一般是贵要静脉与肱静

5、脉,避开有搏动显示的肱动脉),超声显影血管为横断面,将血管内径扩大至4.5倍,血管位于超声显示仪屏幕正中央,测量得出血管深度,固定超声探头,装置合适的导针器,将穿刺针沿导针器沟槽进入皮肤进行穿刺,同吋要观察超声仪屏幕,看穿刺针插入静脉血管[2]。当针尾奋静脉血缓慢溢出吋提示穿刺成功。分离导针器和穿刺针,将穿刺针与皮肤角度降低送入导丝。穿刺针出入皮肤处2%利多卡因局麻并扩皮留一0.5cm大小切口后送入置管鞘。抽导丝并送管,X线定位后常规固定导管。2.1.2对照组选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PICC套装,导

6、管型号成人4Fr,穿刺针为14G。选择好血管后,消毒,铺无菌洞巾,穿刺针穿刺,见冋血后,撤出穿刺针针芯,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按住穿刺点上方,助手松幵止血带并嘱患者松拳。固定插管鞘,插管鞘下方垫无菌纱布,将导管自插管鞘内缓慢、短距离、匀速送入。当导管到达肩部吋嘱患者下颂贴近插管一侧的肩膀。右手送管,送至预定长度,X线定位后退出导丝再从导管上撤出插管鞘。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清洁导管上血渍后修剪导管,保留体外导管5〜6cm,用无菌剪刀与导管保持直角剪断导管。连接安装器,锁定导管末端,穿刺点下方垫无菌纱布

7、,上方覆盖无菌透明贴膜。2.2护理措施置管后发给患者一本宣教手册,交代带管期间注意事项,如置管侧手臂不要提重物等。置管后24〜48h更换敷料,可适当做一些握拳与松拳运动,交替进行,输液吋手臂远端高于近端,正确封管与冲管,冲洗导管腔使用20ml注射器采用脉冲正压冲管[4],防止局部压强过大损坏导管。2.3观察内容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及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置管成功是指1次或2次穿刺成功,2次(不含)以上为不成功。2.4统计学方法数据学统计处理使用(SPSS18.0)处理数据进行X2检验。3

8、结果3.1两组患者置管总成功率比较(见表1)4讨论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由表1可见,观察组一次或二次置管成功率为90.63%,对照组一次或二次置管成功率为79.41%,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传统PICC置管有其局限性,使用的穿刺针型号较大(14〜16G),在血管显露明显的条件下穿刺的成功率较高,对于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成功率较低。而B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静脉置管根据超声仪声像图及多普勒流速曲线的特征,不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