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

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

ID:28282148

大小:8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_第1页
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_第2页
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_第3页
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思乐扣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维护中的效果观察宋茂洪涵涵(通讯作者)(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03)【摘要】目的:观察思乐扣固定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木科室收治的207例次使用PICC静脉化疗的肺癌病历。其中60例次使用思乐扣固定,53例次使用缝合固定,94例次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分别比较思乐扣与其他两种固定方式患者PI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

2、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使用思乐扣固定与缝合固定,PICC移位发牛率、接触性皮炎发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绿明显降低(PV0.05);使用思乐扣固定与3M透明敷贴固定,PICC移位率明显降低(PV0.05),接触性皮炎发牛率明显降低(PV0.05),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思乐扣固定装置兼具传统缝合固定及3M敷贴固定牢固,不易滑脱,能减少接触性皮炎及周围软组织感染的优点,能有效延长PICC使用时间。【关键词】思乐扣;3M透明敷贴;缝合固定;PICC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

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60-02根据卫牛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1],随着肺发病人数增加,静脉和化疗已越来越普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置管至上腔静脉的技术,现己广泛应用于肺癌患者的静脉治疗和化疗过程,PICC为患者提供长期治疗和营养的途径,不会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或限制患者的体位⑵。在临床

4、实践中,PICC管较难固定,传统的胶带固定往往会引起导管移位,而缝合固定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乂容易引起导管周围软组织感染。为了找到一种优质的PICC管固定方法,作者统计了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科室收治的207例次使用PICC静脉化疗的病历PICC管固定效果,现将结果及方法报告如下:九临床资料207例次病历均为肿瘤术后PICC置管化疗病历,男109例次,女98例次,年龄41〜78岁,平均55.3岁,穿刺部位:头静脉116例次,肘正中静脉63例次,贵要静脉28例次。在本研究所获取的207例次病历中,60例

5、次使用思乐扌II固定,为实验组;53例次使用缝合固定,为对照组A;94例次使用3M透明敷贴固定,为对照组Bo实验组与2个对照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肺癌病理类型、病情分期、穿刺血管分布等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o2方法2.1本研究获取的207例次病历均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单腔导管(美国巴德公司)。实验组穿刺成功后,常规消毒,待皮肤上的消毒液完全干燥后。使用思乐扣包装内的皮肤保护剂在穿刺点周围涂抹IOcm×IOcmo等待完全干燥后,安装思乐扣固定装置,最后用3M敷贴固定。对照组A采用传统

6、缝合方式固定导管,辅以透明敷贴覆盖穿刺部位。对照组B常规消毒后,待皮肤上消毒液完全干燥后,使用3M胶带联合3M敷贴固定PICC管。2.2统计三组病历PI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A,实验组与对照组BPI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的差异。2.3采用统计学软件SAS9.2分析,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实验组与对照组A患者置管期间PI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情况见表1

7、。实验组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较对照组A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APICC管移位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实验组与对照组B患者置管期间PICC移位、接触性皮炎、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的发生情况见表2。实验组PICC管移位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较对照组B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B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讨论既往有学者认为思乐扣固定装置能明显减少传统胶带固定和缝合固定带来的感染、接触性皮炎、导管滑脱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同时能减少护理人

8、员工作量[3]。在临床工作中,缝合固定是将导管固定翼与皮肤进行缝合,此方法固定牢固导管脱出发生率低[4]而广泛运用于昏迷、躁动或长期使用PICC的患者,但该固定方式为有创固定,增加了PICC管周围组织感染的风险。在本研究中实验组PICC管周围软组织感染率较对照组A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APICC管移位率、接触性皮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