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与歌》教学案

《箭与歌》教学案

ID:20022652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箭与歌》教学案_第1页
《箭与歌》教学案_第2页
《箭与歌》教学案_第3页
《箭与歌》教学案_第4页
《箭与歌》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箭与歌》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箭与歌》教学案  《箭与歌》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及其友情内涵。  2、学习诗人借助于形象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极普通的意象传达深刻的内涵的技巧。  【学法建议】  1、在多加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两个意象的寓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2、注意体会语言的形象、构思的巧妙和内容的深刻。  预习学案  一.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踪影()折断()娴熟()诡谲()隽永()  二、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诗人所描写的射出去的箭的特点是什么?  ②射出去的箭和吐出去的歌的共同点是什么

2、?  ③《箭与歌》教学案  《箭与歌》教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的意象及其友情内涵。  2、学习诗人借助于形象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和极普通的意象传达深刻的内涵的技巧。  【学法建议】  1、在多加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两个意象的寓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2、注意体会语言的形象、构思的巧妙和内容的深刻。  预习学案  一.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踪影()折断()娴熟()诡谲()隽永()  二、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诗人所描写的射出去的箭的特点是什么?  ②射出去的箭和吐出去的歌的共同

3、点是什么?  ③第三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课堂学案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朗费罗(1807--1882),美国诗人。生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是当地有声望的移民家族的后代,少年时代在家乡波特兰度过。他熟悉大海和家乡的自然风光,熟悉当地老一代移民的故事和有关印第安人的传说。从博多因大学毕业后赴欧深造,1826年至1829年间在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研读外国语,后来还曾几度赴欧,熟悉欧洲古老和近代的文化。1836年起在哈佛大学教书。其间一直在

4、写诗,主要诗集有《夜吟》《奴隶之歌》《海边与炉边》《候鸟集》等,其著名长诗有《伊凡吉林》《海华沙之歌》和《迈里斯•斯坦狄什的求爱记》等。1854年,朗费罗辞去教职,专事创作,后期主要致力于十四行诗的写作,同时翻译欧洲文学名著。  2、资料链接  (1)相关知识  朗费罗是将欧洲的古典诗歌形式娴熟地运用于表达新情感新主题的第一位美国诗人,也是美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较短的抒情诗和十四行诗是美国浪漫主义诗歌中最好的篇章。语言淳朴,韵律谐和,雅俗共赏,抒情味浓,是朗费罗诗歌的共同特点。他的诗歌的体裁和风格非

5、常的多样化:歌谣、十四行诗、叙事记、抒情诗、诗剧,他都一样的娴熟。其诗歌的风格也能呈现出异彩而迥异:在《生之赞歌》《村里的铁匠》里,我们看到了作者讲奋斗、讲拼搏、兢兢业业、务实的诗歌风格,而在《楼梯上的旧钟表》《有魂儿萦绕的房子》《浮木燃起的柴火》里则体现了作者飘逸诡谲的诗风,《箭与歌》《金色的夕照》等诗见出了作者凝练、隽永的诗风,《夜之颂》和《夜的降临》则表现了作者轻灵、温馨的诗风,《候鸟》《雨天》《雪花》则使我们看出了作者在情与景的融合中创造出奇特的意境美的才能;《船的建造》是作者诸创作手法(叙事、抒情

6、、比喻、象征)并用而构成的一个完美的统一体;《失去的青春》则体现了作者淳而又淳的抒情才能;作者也并不乏有活泼以及凄婉的诗风,前者是在《孩子的时辰》、后者是于《积雪形成的十字架》和《顺遂自然》中得到了体现。而且作者也善于化典籍为神奇,譬如《安狄米恩》,一个月神和安狄米恩牧童,在作者笔下化出了一首意境多么美的爱情抒情诗。  (2)名句分享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纪伯伦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挚友如异体同心。——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

7、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和纯真的赞美。——富兰克林  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高尔基  到月亮上去不算太远;我们要走的最大距离还是在我们之间。——戴高乐  二、文本研习  1、将“我把一支歌向空中吐出”中的“吐”改成“唱”好不好?为什么?  2、层次结构  全诗共三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曾经随意射出一枝箭,眼睛跟不上箭飞翔的速度,所以不知

8、道它落到哪里去了。尽管写的是生活中普通的小事,但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它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第二节写“”:随随便便哼支歌,歌声飘扬,自认为没人会记住它。  第三节四句诗画龙点睛,在前两节貌似平淡的叙述后,忽然出现转折:很久以后,发现箭插在一棵橡树上,同样,那支歌也自始至终活在朋友心中。诗人将“箭”与“歌”的相似关系扩展到新的层面:很久之后诗人在一棵橡树上找到了那枝箭,同样,也在朋友心中找到了那一支歌——原来朋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