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研制和试验研究

车用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研制和试验研究

ID:19974424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车用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研制和试验研究_第1页
车用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研制和试验研究_第2页
车用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研制和试验研究_第3页
车用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研制和试验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车用双筒充气液压减振器的研制和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选题的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并且对乘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研究双筒液压减振器就是为了满足这一目的。车辆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其总体性能与零部件的性能关系密切。因此,零部件的研发,不但涉及零部件本身的分析计算与试验等,而且涉及许多与整车有关的参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研发过程。减振器是安装在车体与负重轮之间的一个阻尼元件,其作用是衰减车体的振动并阻止共振情况下车体振幅

2、的无限增大,能减小车体振动的振幅和振动次数,因而能延长弹性元件的疲劳寿命和提高人乘车的舒适性。2.双筒式减振器国内外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汽车减振器大部分是筒式液阻减振器,其阻尼力主要通过油液流经空隙的节流作用产生。减振器的设计开发也由基于经验设计加实验修整的传统方法向基于CAD/CAE技术的现代优化设计方法转变。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了液压减振器技术,在双筒式减振器内充入油液(0.3~0.5MPa)减振器的临界工作速度相应提高,后来又发展了双筒式减振器,它采用活塞阀体与底阀相配合的结构,在浮动活塞在缸筒

3、间的一端形成的补偿室内充入一定量的高压气体(2.0~2.5MPa)氮气。与双筒式减振器比,单筒充气式减振器质量显著减轻,安装角度不受限制,但其制造精度要求和成本较高。据调查,目前国内双筒液阻减振器配套产能有过剩趋势,生产高档次减振器的不多。单筒充气式减振器国内生产厂家正在消化吸收设计技术和提高制造工艺技术阶段,产品质量还没很过关。对于充气式减振器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单缸充气式汽车减振器方面。在郭孔辉院士的领导下,长春汽车研究所作了大量的试验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由于橡胶的寿命不过关及设计、制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一直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几年,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对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对充气式减振器研究及产品开发工作又重新重视起来。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预调速研究中心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起波、曾祥荣两位老师对充气式减振器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天津大学的马国清、王树新、卞学良等对充气式减振器建立数学模型,建立计算机仿真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得到参数变化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趋势,取得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后勤工程学院的晏华等设计的充气式电流变减振器设计比较先进。有些厂家也投入人力物力对充气式减振器关键部件进行开发

5、,如浙江瑞安东欧汽车零部件厂、贵州前进橡胶有限公司、宁波美亚达金属塑料有限公司等,并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国外工程机械主要配套件大多数都生产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供应充足、生产集中度高、品牌效应突出。目前世界上生产减振器最大的企业,美国天纳克(TA)汽车工业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减振器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专业生产减振器的厂家,其生产的充气式减振器符合美国军用标准。同时还不断推出新的减振器,推动减振器技术不断向更高技术水平发展。另外还有几家较为先进的公司如:Ford和GeneralMotors这两家。这两家公司生

6、产的减振器能很好的解决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两方面的要求,例如德国大众公司的GTI、甲壳虫,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C200均采用了双筒油压式减振器,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提升了汽车的稳定和操控性。由于汽车在不同的行驶工况下对减振器的特性有不同的要求,可调阻尼减振器是筒式减振器技术发展的目标。目前国外已经开发有机械控制式的充气式减振器,电子控制式的充气式减振器,在个别高档车还试用电流变液减振器,但电流变液减振器的工作温度范围窄-25~125℃,其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较差,影响其工作的可靠性。充气式

7、减振器相比电流变液减振器,不需要特殊的高压供电装置,成本低、使用安全、稳定性强。目前最先进的充气式减振器的响应时间约10ms,需进一步提高。充气式减振器有很好的运用前景,是半主动或主动悬架较好的配置,但是尚需在缩短响应时间上改进。德国奥迪推出的2.7T越野车,使用了双充气式减振器,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300C和Jeep4700均采用了充气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技术,可同时提高车辆的舒适程度、驾驶性能和安全性能。由于车轮控制得到改善,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通过控制车身运

8、动,提高驾驶平顺性,并使操作更精确、反应更迅速;在刹车和加速过程中减少乘员“前冲”和“后仰”;改善负荷转移特性,在车辆高速行驶中突然变向时,可提供更好的防侧翻控制;由于减小了路面反冲力,使驾驶更为安静、精确。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充气式减振器首先在中高级轿车上得到了应用。充气式减振器的发展前景,国外对充气式减振器的研究已经发展到电子控制式减振器。我国对减振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筒充气式减振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