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意识课题研究

语文问题意识课题研究

ID:1995803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语文问题意识课题研究_第1页
语文问题意识课题研究_第2页
语文问题意识课题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初步学会从语文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我们学校地处鄂西北北部,虽然学

2、校的硬件设施比较完善,但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教育,家庭教育非常贫乏,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贫乏。于是,针对语文课上出现的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刻板的教学形式,我在班上规定:每天的语文课的前20分钟固定为自由阅读的时间。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提出自己的问题,为的是让他们有一个可以提问的空间,使得学生敢发问。   如何提高这20分钟的效率,我花了很多的心思。我为了学生在课文中里“淘金”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我还通过小组内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效果不错。可时间一长,学生们开始和我“捉迷藏”,提问只是做做样子给我看,真让

3、人郁闷。   为了引导学生爱上提问,有时我会在黑板上写上“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后,静静地巡视。学生们为了成为“最会提问的人”,就会读得更加投入,思考更积极。有时我又换个花样,“看谁提的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为了“提出好问题”,学生们读得津津有味。我还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已经可以提问题,我想提问题,逐步过渡到我要提问题。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即创设适当的“问

4、题”情境。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掌握提问方法,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根据课后题提问   对于质疑能力差的学生,先指导根据课后题提问方法,如模仿课后题提问,学会照仿后,再指导他们自主提出问题。   2、围绕文章中心提问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围绕文章中心,运用不同方法来发现问题。如在《在金色海滩上》的教学中,经常是让学生围绕中心,一环套一环,问学生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   3、抓住重点词句提问题   对于课文所讲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进行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提问。例如:《触摸春天》一课时,“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

5、住了那只蝴蝶?为什么要加“竟然”呢?有什么好处吗?又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文本连续用了三个:为了母亲不在失去孩子,为了妻子不在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在失去父亲……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补充说明,并进行说句练习。4、修辞方法进行比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对于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在单元总复习中,这样的内容很多,学生的这种比较提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如复习引号的用法时,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提出问题。例如:   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

6、“辩论家。”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你发现了吗?这些句子的中双引号的用法了吗?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句子的双引号的用法各自不同?有区别吗?联系上下文,你一定会读出自己的不同点。5、讨论分析得出不同问题   学生在理解,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进行反思,提出批驳型问题,可加深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如《桂林山水》一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水的特点进行辩论是山离不开水,还是水离不开山。如果经常进行这种辩论的训练,对于学生问题

7、意识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三、充分利用评价机制,使学生善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提问的作用在于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理解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启发性。我们知道,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提问不等于启发,好的提问才是会产生有启发性的价值和意义。提问过去的“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一种翻版,就会造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这与新课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在提问时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2)兴趣性。众所周知“

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中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