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

ID:19885244

大小:224.00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0-07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_第1页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_第2页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_第3页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_第4页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少年情绪障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少年情绪障碍抑郁症在发达国家被称为“心灵感冒”。它是现代人类常患的一类以长期持续性情绪低下为主症的心理疾病,医学上称其为情感性或抑郁性心理障碍,有高达12%-14%的自杀率。抑郁症不是一次性疾病,它有反复性。研究表明:约2/3的患者在首次发病后的2-5年间会有第二、第三次发作。抑郁症常侵袭优秀人才。美国著名抑郁症问题专家史培勒曾说:“这种病往往袭击那些最有抱负、最有创意、工作最认真的人。”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抑郁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心理健康问

2、题之一。据统计,美国有2000万到4000万人有过严重的抑郁经历,每年至少有20万人因抑郁症而住院。并且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内,美国人口的15%会表现出某种抑郁的症状。女性的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国际权威的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如果说20世纪是焦虑的年代,那么21世纪就是抑郁的年代。”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到2010年,世界发病率前15位疾病中,抑郁症将列居榜首;到2020年,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仍占第三位,可谓是“‘郁’火焚身”。在中国当前最重要的5种精神疾病中,抑郁症位居榜首,据推算,我国抑郁症的现

3、患人数高达3600万,是世界之最。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心理的第一号杀手。青少年抑郁性的发育,学习的压力,神经系统承受的力量更大,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恼人和消息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很容易失调,以致发生青春期抑郁症。从儿童期到青春期,身心发育的不平衡,对挫折、缺点精细的体会及对未来的担忧,也可导致青春期抑郁症的发生。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响。青少年抑郁发生呈上升、且低龄化趋势,其发病率大约为1.8%~7.8%,抑郁症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最普遍的心

4、理疾病之一。青春期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是迅速地、长时间地失望,总察觉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烦恼。外部:神色哀愁,说话低沉,萎靡不振,有严重的孤单感;不爱交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内部:心理过程和动作障碍,学习时书看不进,字写不匀整,察觉做什么也没意义,头痛、胸闷、食欲下降、严重失眠,还往往引起轻视感、罪恶感,甚至引起轻生念头。抑郁发生的原因抑郁的生物学研究遗传学研究行为遗传学学家RobertPlomin等:抑郁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发病危险为9%,明显高于3%的基线水平,提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共病率为40%

5、,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的共病率11%。遗传的影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抑郁越严重,遗传因素的影响就越显著。免疫学研究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数目发生改变。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下降,大多数研究认为免疫细胞的改变和病情的轻重有直接的关系。--抑郁的内分泌学某些神经递质(Ach)可通过影响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分泌而引起血浆皮质醇的增高,这些对抑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海马内含有大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皮质醇的增高可通过损伤海马、蓝斑等处使抑郁患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绪低下、失眠等症状。下丘脑-垂体

6、-甲状腺(HPT)轴的改变。临床观察发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往往情绪低落,运动量减少,容易发生抑郁。环境因素研究---社会环境因素的研究家庭环境气氛、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以及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等都可能构成威胁青少年的生活应激事件,从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在对青少年人群的研究中,抑郁主要和学业能力与社会能力两个领域相关。在学业领域中,教师、父母、同伴对学业能力的评价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Lasko(1996):有抑郁情绪的青少年较少双亲亲密度、社会支持,并比他们的同伴表现出较低的自尊。知觉到的社会支持、客观的社

7、会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与满意度、社会网络的大小、社会接触的频率、亲友的情绪支持等与抑郁以及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环境因素研究Eaves(1997):家庭环境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均起较大作用。家庭环境与遗传因素影响依孩子年龄或症状严重程度而不同,越是小年龄儿童,家庭环境因素越显得重要。遗传与环境通过许多方式相互影响。例如遗传所致特定的性格特征导致该青少年更容易暴露于不良环境中,相反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遗传效应的发挥。依恋关系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其与养育者间积极的情感联系。J.Bowlby:婴儿生来就有发展与照顾者

8、(通常是母亲)情感依恋的需求。依恋分发展为3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严重生活事件可能会影响个体依恋方式的形成,例如早期丧失父母会导致依恋关系的全面破坏,是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