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22588
大小:2.4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5
《儿少肥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肥胖——少年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预防医学3班张冬予流行现状目前全球有超过1.6亿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近6000万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国: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城市青少年儿童肥胖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城市女性9.3%男性14.8%,农村女性2.4%男性3.7%)美国:2003-2004NHANES调查研究显示6-11岁儿童的肥胖率已经达到15.8%,12—19岁青少年已经达到16.1%。AboutObesity肥胖概念发病原因机体危害预防保健前沿进展WhatisObesity?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
2、IH)于1999年对肥胖的定义,将BMI(体重kg/身高m2)在25或以上的人定义为超重,而超过30即为肥胖,达到40或以上为病态肥胖。而微观表现为脂肪组织细胞成分增多。根据代谢行为的特点可分为1.单纯性肥胖多食少动2.继发性肥胖神经内分泌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臀围>1.0女性腰围/臀围>0.9病从何来宿主食物环境所含能量,保存技术自然,社会,经济生物学,教育,行为,医疗个体原因·遗传基因:Ob,FTO,Girk4转录翻译所得产物对大脑具体部位进调解,控制食欲,如Ob基因产物瘦素蛋白调解饥饿感,而FTO与Girk4
3、产物则调解丘脑受体的一些信号通路,他们的异常主要导致成年人肥胖。·行为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速度过快或进食时过分交谈,进食时伴有不良情绪。·细胞生化异常LDL受体缺失,HSL合成障碍,apoA与apoC极度缺乏·其他精神心理因素,如神经性暴食症,抑郁等环境因素社会宣传学校教育,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开展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积极意义社区宣传,仍需加强需将健康理念与基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家庭保健,目前较欠缺,急需提高保健意识。·经济因素饮食习惯西化,由于基因不同,白种人最佳饮食为蛋白质食物,而亚洲人为碳水化合
4、物垃圾食品进军中国市场,宣传,公关,使之成为少年儿童最爱食物因素食物成分三高食品,高糖,高脂,高蛋白其他不易被消化的成分添加剂如防腐剂,瘦肉精等对生化代谢的潜在影响机体危害CVD:·儿童或青少年体脂过多沉积造成全身或中心性肥胖。前者增加了动脉粥样栓塞的危险,而后者可导致收缩性高压、左心室肥大和冠状动脉灌注受损·血浆TC浓度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Diabetes抵抗素2000年科学家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拮抗胰岛素,可能与少年肥胖有关,但仍存争议肿瘤坏死因子糖耐量降低Cancer对发病
5、率的影响食管癌相对危险度(RR)为1.5-2.0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RR为1.2-2.0肝细胞癌RR为1.5-4.0胰腺癌RR为1.5-2.0Psycho-social社会适应不良、自尊受损、抑郁、焦虑状态和伙伴关系问题等引起自卑感压抑感、性情孤僻等心理问题,导致学习、生活自信心下降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降低。甚至极端行为如自杀Others感染如呼吸道,伤口黑色棘皮症疖肿痤疮性发育过程中内分泌异常预防与保健启发青少年自我观察、自己发现不良的饮食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将行为改变从“大人要我这样做”变成“我自己应该这样
6、做”重点培养定时定量进食习惯进餐集中注意力,保持情绪稳定,抵制不良环境刺激家长监督主动观察注意生长过程中敏感时期孕后期婴儿期青春早期青春后期TheyarecrucialLifestyle改变生活方式Exercise锻炼即有氧活动Attitude转变态度Relation人际关系Nutrition营养前沿进展细胞分子水平脂联素: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胰岛素增敏激素能改善小鼠的胰岛素抗性和动脉硬化症,肥胖患者脂联素血浆水平较低基因:FTO与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多交互流行病学方法:RCT,Cross-section
7、Study,Cohortstudy内容:心血管疾病(CVD)代谢综合征(MS)精神心理疾病行为科学肿瘤参考资料1.阙敏陶芳标《合肥市某中学超重、肥胖与不同性别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中华流行病学2007.52.靳风《肥胖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分析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2001.103.陈少岚,许莹《女性肥胖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6.84.FlorianaS.Luppino《Overweight,Obesity,andDepression》ARCHGENPSYCHIATRY2010.35.Ji-YongKim《
8、RelationshipbetweenObesityandDepressionintheKoreanWorkingPopulation》SocialMedicineJKMS2010.116.第六版《儿童少年卫生学》季成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7.《ObesityEpidemiology》Frank.HuHarvardUniversitySchoolofPublicHealt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