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714960
大小:6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5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研究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从文化内涵和校园文化内涵的解构着手,进一步归纳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界定了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概念,并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与高校学生宿舍文化进行了比较,在透析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对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宿舍文化内涵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每天停留在该区域的时间平均超过10小时,可见,关注其宿舍文化的建设,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
2、出要发展文化“软实力”,明确了文化与国力的关系。高校学生管理者如何理解“文化”、“校园文化”、“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和“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与概念,是一个理论课题。 一、文化的内涵 美国有代表性的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翁特瑞纳的协助下,在合著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检讨》中罗列了文化的定义至少有164种[1]。其定义的角度大致为六个方面:记载、发展、历史、规范、心理和结构。这六个方面的定义,基本是从文化的一个或若干个层面或要点展开阐述,并没有一个方面足以一举无遗地将文化的实有内容囊括而尽。 “文化”一词在我
3、国最早见于《周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2]。 19世纪的教育理论家和教师们倡导的教育学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习得的行为。文化(这里指人类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的社会存在形式的总和[3]。 纵观国内外古今关于文化的基本定义与内涵,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有正、负面之分和精华与糟粕之分;文化包括层进中的物质、精神
4、和制度三个层面;文化有文明和野蛮之分;文化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文化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文化是与文化价值紧密相关联的,价值观念是文化构成的必要条件。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文化可以传播和交流,文化具有绝对和相对的双重特性。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概念的提出在国外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华勒提出的[4]。在我国,校园文化概念的最早提出并得到公认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第12届学代会上,随后于5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召开的“校园文化理论研讨会”上得到肯定和认可,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潮也随之兴起。 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开
5、放性、优化性、超前性、审美性和协调性等特点,而且具有地域性与超地域性、开放性与选择性、超前性与深层性、创造性和实验性等性质[5]。关于校园文化的表述概括起来其基本观点大致有:校园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几乎包括了校园内的一切事物;不仅限于大学生文化;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的特定文化气氛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指具有大学生革命性所信托的精神环境、文化热点、行为方式;指开展与院校从事专业性质、内容无关的,但又需要补充的各种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等活动即第二或第三课堂,旨在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又超前于全民文
6、化(大众文化)的相对独立的“精英文化”;是指大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亦即与大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各种活动有关,其中含有组织的行为和非组织的行为。 可以将其内涵归结为三类:一是校园文化是包含校园生活的各种内容。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教职员工和学生,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等,着重体现一所学校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校风,属于校园的大文化。二是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开展补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其主体内容是学生社团的活动[6]。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积累
7、形成的,它与学校发展规模、成员素质、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领导方式,以及组织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也对学校的人、事、物等要素形成巨大的影响[7]。 三、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与本质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内涵与宿舍文化的概念界定 1.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内涵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概念主要围绕其功能和特点展开阐述,其功能主要有教育、导向、辐射、调适、规范、凝聚和融合等,其特点主要有感染性、社会性、多样性和约束性等。定义主要分三种:其一是指高等学校公寓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8];其二是以高校学生为
8、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公寓为主要空间,以公寓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三是一种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以高校学生群体为主体,以物质形态的环境条件、规章制度、人际氛围、管理措施、精神理念等为内容,以强化大学生基本素质,提高大学生道德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