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94196
大小:78.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5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54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28只眼)予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点眼,对照组24例(26只眼)予常规西药活血化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5例,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8例,未愈10例,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
2、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较一般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佳。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中图分类号:R2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26-0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SCC),简称中浆,它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病因和病机
3、仍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866年VonGraefe首先报告,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7倍以上,本病易复发,乂有自限性倾向,多单眼发病,我科自2010年以来对50例(54只眼)患者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皮下注射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点眼,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54只眼),以编号抽签形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28只眼,男23例25只眼,女3例3只眼;年龄28〜46岁,平均35.7岁,单眼
4、24例,双眼2例;病程5d〜5月,初次发病22例,再次发病4例;对照组24例26只眼,男22例24只眼,女2例2只眼,年龄29〜45岁,平均34.8岁,单眼22例,双眼2例,病程4d〜6月,初次发病20例,再次发病4例,就诊时视力0.1〜0.7。1.2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参照刘家琦、李风鸣《实用眼科学》第二版中相关标准确定诊断[1]:①自觉症状有视物变形、变小、色视、眼前黑影,轻度视力减退,并有暂时性远视,本病有复发倾向,病程长或多次复发者可致永久性视力障碍;②视野检查有圆形椭圆形中心暗点,应用Amsler表可查出视物变形;③检眼镜检查可见黄斑部有1_3H)大小的盘状浆
5、液性视网膜脱离区,周围存反光晕,中心凹反射消失,发病数周后可见脱离区视网膜有黄G色小点沉着,恢复阶段,视网膜下积液逐渐消退,中心凹反射多可恢复,可残留有光泽的黄白色渗出小点和轻度色素紊乱,裂隙灯眼底接触镜可见视网膜局部隆起,其下有浆液蓄积,黄色小点沉淀在脱离的视网膜内面;④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静脉期可见一个或多个高荧光素渗漏点,随着时间推移,渗漏点逐渐扩大;⑤患者皆不愿行激光光凝治疗。排除标准.•①患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底病变或曾接受任何眼内手术或激光治疗;②合并有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以及治疗前匕用过类似其他治疗药物(如复方血栓通胶囊、地巴唑、达纳康等)无法判断其疗效者
6、。1.3方法1.3.1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常规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B1、肌苷、三磷酸腺苷片、维脑路通、地巴唑等药物口服,不加用其他药物。1.3.2治疗组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1次/d,?8续30(1。具体操作过程:嘱患者取侧坐位,操作者立于患者侧前位,以食指摸清患眼颞浅动脉搏动感,进行消毒后用4、5号针头在颞浅动脉下方约1.5cm处与皮肤呈50进针,进皮后沿皮肤平行进针约2cm,抽吸无回血则推注射液,可见颞浅动脉旁形成一皮丘,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球压迫,缓慢拔针,并压迫10分针,同时合用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点眼,1滴/次,4次/d。1.4
7、疗效判定①治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视力恢复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显现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发现有荧光素渗漏;②好转:自觉症状有明显减轻,视力有所恢复,眼底荧光造影显示渗漏明显减少;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恶化,眼底荧光造影渗漏无改善。2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3讨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常由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诱发是临床熟知的事实,至于这些诱因如何能导致此病,目前还无满意的解释。上世纪60年代Gass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色素上皮脱离与神经上皮下积液形成即浆液性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