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

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

ID:19692094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5

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_第1页
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_第2页
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_第3页
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_第4页
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探析摘要:城中村问题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特殊国情下,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主要对贵阳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中村”问题解析,在论述了贵阳市“城中村”的概况基础上,分析了贵阳市的“城中村”存在如:土地利用问题;居住环境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城中村”的改造问题是贵阳市的当务之急,笔者提出如:打破二元管理模式;构建利益均横机制等改造策略,为贵阳市的城市化建设出谋划策。  关键字:城市化;城中村;改造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化是生产

2、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中村问题日益凸出,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严重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近年来,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城市政府、学术界等共同关注的棘手而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以贵阳市为例,解析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  一、“城中村”的概念  对“城中村”这个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李玉军将“城中村”定义为“原位于城市边缘近郊,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居民聚集居住的村寨,在城市扩展的过程

3、中,这些村寨被扩展的城市新区,城市建筑所包围,在地域上已完全融入城市,但其人员及社会关系未能有机地融入城市,仍以土地及附着物为主要生活,行政管理方面也仍沿袭农村管理体制的城中农村化管理区域”。笔者比较赞同的一种观点是学者谢志岿的说法,他认为“‘城中村’是急剧城市化过程中原农村居住区域(包括土地、房屋等要素)、人员和社会关系等就地保留下来,没有有机参与新的城市经济分工和产业布局,仍然以土地及土地附着物为主要生活,已触及关系(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而不是以次级关系(业缘关系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社区。”本文

4、主要以贵阳市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根据2006年7月25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贵阳市“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中标明,“城中村是指贵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在地域上已经进入城区,但户籍、土地权属、行政管理体制、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仍然保留农村体制的聚居村落。”  二、贵阳市“城中村”概况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的提出,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市,其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城中村”问题也越来越受政府和公众关注。经调查,在贵阳三桥、宅吉、营盘路等路段,以及贵阳南明、云岩、白云等区及几大出口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城中

5、村”现象,它们主要分布在公路出口、城郊结合区域、大型工厂和学校周边。贵州省国土资源部在2010年又批准了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城市建设用地1207.6503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893.6599公顷、农用地转用778.348公顷、占用耕地554.8381公顷;随着贵阳市城建面间的不断扩大,农用地被征用了但村还在,当地农民仍然是生活在那里,并保留有部分供其建房居住的宅基地和集体自留建设用地,且随着周围农用地的逐步被征用而渐渐被城市包围,形成了“城中有村、村中有城、城市包围农村”的新

6、格局。  三、贵阳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农村转变为城市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城中村”作为城市的一块锢瘤,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严重影响,改造“城中村”已迫在眉睫,目前贵阳市“城中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土地利用问题  由于“城中村”用地管理混乱,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混淆不清,用地性质随意改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下。如贵阳市以中心城区现有的29个“城中村”居住用地进行测算,210个自然村

7、寨或村民点平均人均用地面积高达148平方米/人,是贵阳市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4.2倍,但“城中村”村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环境却远不如城区居民,连起码的采光、通风、消防、卫生条件都达不到,“城中村”破坏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性,不能高效、合理、集约化利用土地,造成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居住环境问题  由于房屋密度高,室内的采光通风条件就比较差。违法违章建筑随处可见,环境恶劣、垃圾淤泥到处都是。没有基本的卫生保证,村容、村貌一般都比较差,从生存环境上讲不适宜居住。“一线天”、“贴面楼”等城中村景

8、观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城市风貌,更为多种事故埋下隐患。并且,由于城中村依旧沿袭传统的家庭经济模式,所以这些楼房都以单家独户为特色,各户之间互不相联,同时楼与楼间距极小,以至村内建筑密度往往高达60%以上。  (三)基础设施问题  “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是与原来低密度的人口相适应的,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入住,以及企业的开办,使给排水、道路、交通、电力、邮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导致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空气质量较差。近年来,虽然随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