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

ID:19669627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04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_第1页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_第2页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_第3页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_第4页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胡百精)无论当初抱有怎样的期待和焦虑,新世纪的开元六年都超越了人们在整个1990年代的想像。繁荣和危机交融一体,无数忧喜悲欢下弥漫着种种不确定性。“人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之中,便不得不寻求安全。”[1]约翰•杜威,《确定性的寻求》,第1页,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1]人们行动起来,努力探寻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路径。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在一次次危机洗礼中变得“更锐利,更平静”。[2]上海光明乳业公司董事长王佳芬在经历“2005年光明牛奶危机”后的自我总结[2]过去六年

2、中,至少有三个跨跃值得铭记:一是危机意识的普及和危机管理观念的启蒙,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同等重要;二是实践策略的拓展和职业训练的强化,各种可能、可行的方法增强了人们直面危机的勇气;三是政府重视和制度建设,《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例》及相关专项条例的出台即是标志。当下的任务是学界和业界联合起来,于方法论层面靠近危机管理的核心,以求总结出反映普遍规律的策略范式。本文即着力探讨危机管理的基本路径之一:议题管理。在研究框架上,本文将议题管理视为一个中观话题,即同时作为一项理论假设和

3、实践方法存在,向上关联到危机管理的基本理念,向下则可操作化为危机管理的具体行为。一、危机、框架化环境和议题管理所有危机应对策略,皆潜藏于危机本身。这使我们不得不回归到起点:什么是危机?过去三、四十年间,赫尔曼、罗森塔尔、巴顿、里宾杰和希斯等著名危机管理专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危机的共同属性:不确定的、紧迫的、威胁性事件。近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危机显然对这一界定发起了挑战:危机是一个(或多个)事件,还是一种状态?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到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倘若将危机归结为一个(或多个)事件,那么危机管理

4、将被限定为事件应对和冲突调节;倘若将危机定位为一种状态,那么危机管理将被明确为状态恢复和系统重建。笔者在广东梅州矿难、吉林石化爆炸、九江地地震以及部分企业重大危机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谨慎做出如下几点判断:8第一,危机事件不等同于危机。危机的发生是组织的构成要素、运作规则和发展环境由常态异化,进而裂变为威胁性系统的过程。在危机中,组织遭遇的挑战不单纯是一个(或多个)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到内部与外部多重利害冲突的复杂情境、形势,或者状态。事件或可喻为骇浪,它只是大海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巨流的表象。第二,事

5、件是偶然的,危机是必然的。正如法国社会学者勒庞所说:“社会组织就像一切生命有机体一样复杂”[3]古斯塔夫•勒庞著,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前言第2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3],每一组织系统都无时不刻接受着最后底限的考验,譬如同利益相关者之间最低限度的共识。由是观之,危机像死亡和纳税一样无可避免,于潜隐中等待瞬间迸发。这样的认识是有价值的:它要求社会组织把危机管理纳入战略层面考量。第三,危机管理是一个契约修复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契约化的过程:人与物契约的订立和人与人契约

6、的订立。人与物的契约着眼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秩序;人与人的契约着眼于人与人之间合理的自我组织方式。循此路径,危机即是对契约的威胁或者破坏。人与物契约的破坏表现为各类自然灾难,人与人契约的破坏表现为各类人为危机。循此路径,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各种契约修复行为的总和。以上三点判断可通向一个共同结论:环境再造或者说异化环境下的自我调适,是危机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作为特殊复杂状态而非单纯突发事件的危机,使组织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威胁性的内环境和外环境;上升到战略层面的危机管理,一个基本的着眼点即是环境监测和及

7、时应变,因为环境始终是任何组织战略的决定性要素;危机管理强调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契约的修复,意味着重建彼此间的利益互惠和沟通协作机制,而机制建立的前提是订立契约的各方存在共通的意义空间和话语环境。危机之下,组织的生存环境是多维的,而其中最复杂、多变的是舆论环境。笔者认为,戈夫曼等人于上世纪70年代发展的框架理论是截至目前解释危机舆论环境最有效的学术工具之一:81、危机一旦爆发,组织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大众媒体[4]很多研究者(譬如皮内伯格、斯格、米托夫等)都将大众媒体归为

8、社会组织的次核心利益相关者,笔者同意这一划分方法,本文为突出大众媒体在危机议题管理中的重要性,故单列。[4]和一般公众皆按照自己的主观框架接触、采集危机信息,形成认知并做出判断。这种框架是人们解读危机的心理基模,并据此明确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而非轻易受到组织的影响、操纵和支配;2、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大众媒体对危机的框架化认知,不可能完美无缺地复制危机原貌,而是一个再现(representation)和再造(reproduce)过程。人们言之凿凿地议论危机,实质上只是个人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