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

ID:19668665

大小:671.00 KB

页数:103页

时间:2018-10-04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_第1页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_第2页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_第3页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_第4页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妊娠期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黄靖冰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一、妊娠期乙型肝炎(一)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WHO20亿人感染过HBV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约100万人/年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HBsAg(+)<2%低度流行区2%-8%低度流行区>8%高低度流行区1992年9.75%中国卫生部2008报告2006年1-59岁降至7.18%1-4岁0.96%5-14岁2.42%15-59岁8.57%1992年以来儿童HBV感染者减少1900万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慢性乙型肝火患者约2000万例•WHO2001年指南指出

2、HBsAg携带者中90%是围产期感染。•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70%-90%,HBeAg阴性HBs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5%-20%。(二)乙型肝炎病毒病原:HBV(hepatitisBvirus)嗜肝DNA病毒科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小时、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环氧乙烷(仍保留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对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HBV有A~I9个基因型,C型和B型HBV基因型与疾病进展和IFNα治疗效果有关:B型较C型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

3、性肝细胞癌(HCC)。HBeAg阳性患者对IFNα治疗的应答率,B、A型高于C、D型。(三)传播途径血液、体液(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泪液、尿液)母婴输血及血制品性传播皮肤、粘膜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传染源:携带者、急慢性病人传染性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新生儿、易感儿童、高危人群重点预防潜伏期:1.5~5个月(四)HBV感染自然史自然史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分别有90%和25%~30

4、%发展为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幼儿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DNA载量高(>106IU/ml,107拷贝/ml),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或轻度炎性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免疫清除期:血清HBVDNA>2000IU/ml(104拷贝/ml),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严重炎性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

5、NA持续低于最低检测限、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是HBV感染获得免疫控制的结果,大部分此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大大减少,在一些持续HBVDNA转阴数年的患者,自发性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年。再活动期1、部分非活动期的患者可能出现肝炎发作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DNA活动性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成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这些患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和HCC2、部分患者可出现自发性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和HBVDNA降低或检测不到,因而预后常良好3、少部分此期患

6、者可回复到HBeAg阳性状态(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状态和接受化疗时)。并非所有感染HBV者都经过以上4个期新生儿时期,少数(约5%)可自发清除HBV,而多数有较长的免疫耐受期,然后进入免疫清除期。青少年和成年时期,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大部分可自发清除HBV(90%~95%),少数(5%~10%)发展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主要出现在免疫清除期,年发生率约为5%~15%,其中年龄小于40岁、ALT升高以及感染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较高。HBeAg血清学转换后每年大约有0.5%~1.0%发生HBeAg清除。(五)HBV感染

7、者与肝硬化、HCC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硬化发生率与感染状态有关:免疫耐受期很轻或无肝纤维化进展免疫清除期肝硬化的高发时期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BVDNA是独立于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肝硬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嗜酒、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非肝硬化患者较少发生HCC肝硬化患者中HCC的年发生率为3%~6%。HBeAg阳性和(或)HBVDNA>2000IU/ml(104拷贝/ml)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年龄大、男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