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簡二三字試釋

郭店簡二三字試釋

ID:19659062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4

郭店簡二三字試釋_第1页
郭店簡二三字試釋_第2页
郭店簡二三字試釋_第3页
郭店簡二三字試釋_第4页
郭店簡二三字試釋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店簡二三字試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郭店簡二三字試釋一、釋“每”郭店楚簡《成之聞之》篇第5簡和第9簡有字(下文以○代替)﹐[i]原整理者未隸定。裘錫圭先生認爲﹕“○字﹐上端與‘鹿’字頭相似﹐此字亦見於下第九簡﹐疑是‘’字異體。古代‘’有‘薦’音﹐其字在此與‘亡’爲對文﹐當讀爲‘存’﹐參本書《語叢四》注七。”[ii]李零先生《郭店楚簡校讀記》從裘先生說[iii]﹔郭沂先生同[iv]﹔張光裕先生則認爲此字是“民”字﹐並于第5簡讀爲“泯”﹐又在其後面加一問號﹐表示不確定之意﹐而於第9簡則直接讀爲“民”。[v]○字字形和上博簡《性情論》22簡“民”[vi]﹑九店楚簡(41﹑47簡)的

2、“民”[vii]字形相同﹐由此可見張光裕先生釋此字爲“民”有據。但是如果釋○爲“民”﹐于文義卻難通。因此筆者以爲無論是釋“存”還是“民”在本簡中都不合適。○字從字形上看﹐上部從屮﹐下部和本篇簡內的“民”字相同。本篇簡內的“民”字作不同于郭店簡其他篇的“民”字。筆者認爲﹐本篇簡的“民”字字形不是“民”的正字﹐而是“民”字的異體﹐它帶有“母”字的特徵。“母”字本作(頌鼎)﹐[viii]《說文》正篆作。[ix]段注﹕“《廣韻》引《倉頡篇》雲﹕‘其中有兩點者﹐象人乳形。’”[x]郭沫若也認爲﹕“(甲文)象人乳形之意明白如畫。”[xi]。“民”字作

3、(簋)[xii]﹐郭店其他簡“民”字作﹐皆象刑器入眼﹐目中無珠﹐民本爲盲的本字[xiii]﹐後在目中加兩點繁化如(壺)[xiv]。《說文》﹕“民﹐衆萌也。古文之象。凡民之屬皆作民。而不遷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作“離湣而不遷兮”﹔《玉篇》卷八心部以“”同“愍”。[xvi]楚簡《成之聞之》中的“民”字和《說文》中的“民”字古文都可看作是“民”字之變字體。因此﹐筆者認爲○字在此當釋爲“每”。《說文·屮部》﹕“每﹐艸盛上出也。屮﹐母聲。”[xvii]此字在文中當讀爲“繁”。“繁”從“每”得聲﹐[xviii]簡文此字當然可以讀爲“繁”。下面我們

4、看看讀“繁”在文句中是否可行。簡文云﹕“君子之于教也,其道民也不浸,則其淳也弗深矣。是故亡乎其身而繁乎其詞,雖厚其命,民弗從之矣。是故威服刑罰之屢行也,由上之弗身也。昔者君子有言曰:戰與刑人,君子之墜德也。是故上苟身服之,則民必有甚焉者。君袀冕而立於祚,一宮之人不勝其敬。君衰絰而處立,一宮之人不勝……一軍之人不勝其勇。上苟倡之,則民鮮不從矣。雖然,其繁也不厚,其重也弗多矣。是故君子之求諸己也深。不求諸其本而攻諸其末,弗得矣。”[xix]簡文此段文字是強調教化民衆的方法﹐即在上者要“身服之”﹐統治者如果能以身作則則﹐老百姓就會做的更好。如果在

5、上者僅僅是鼓吹和倡導﹐而不身體力行﹐人民雖然也會(勉強)跟從﹐但並不心悅誠服﹐在上者即使屢次命令和號召也不會深入人心。因此﹐簡文說君子“求諸己也深”。第5簡云﹕“是故亡乎其身而繁乎其詞﹐雖厚其命﹐民弗從之矣。”簡文“雖厚其命”表示讓步﹐意思是“儘管厚其命”。“雖”字顯然是承前一句而言﹐因此﹐“繁”和“厚”相對爲文﹐“繁乎詞”即“厚於命”。我們再來看第9簡﹕“雖然﹐其繁也不厚﹐其重也弗多矣。”本簡中﹐“繁”“厚”“重”“多”四字意思相協。文獻中有“繁辭”的說法﹕《韓非子‧有度》﹕“上用慮則下繁辭。”[xx]《韓非子‧解

6、老》﹕“實心愛而不知﹐故好言繁辭以信之。”[xxi]《淮南子‧人間訓》﹕“故繁稱文辭。”[xxii]“辭”﹑“詞”義近。由此可見﹐本文將○字釋爲“繁”可謂文從義順。二﹑釋“獄訟”郭店簡《六德》[xxiii]篇有二字(爲行文方便下面分別以△◇代替)。△凡5見。茲將相關文句載錄如下﹕24簡﹕六者各行其職﹐而△◇無由作也。[xxiv]36簡﹕此六者各行其職﹐而△◇蔑由作也。[xxv]42簡﹕孝﹐本也。下修其本﹐可以斷△。[xxvi]43簡﹕君子明乎此六者﹐然後可以斷△。[xxvii]44簡﹕是以其斷△速。[xxviii]△﹐整理者隸定

7、爲“”。[xxix]李零先生讀爲“讒”﹐並說﹕“△◇﹐亦見於下文簡36﹐上字從犬從山﹐下字從言從彥省﹐似可讀爲‘讒諂’。”[xxx]顔世鉉先生認爲﹕“﹐讀爲訕﹐《說文》﹕‘訕﹐謗也。’”[xxxi]劉信芳先生亦認爲當讀“訕”。[xxxii]陳偉先生則懷疑△是“嶽”字的異體﹐在此讀爲“獄”。[xxxiii]以上諸說中﹐陳偉先生之說最爲可信。簡文△當釋爲“嶽”字﹐在此讀爲“獄”﹐陳偉先生所論甚是。△蓋從山﹐獄省聲。△字上部的犬﹐是獄字之省。這樣的省聲于古有征﹕《說文‧哭部》﹕“哭﹐从﹐獄省聲。”[xxxiv]古文字中的形聲字如果

8、聲旁比較複雜﹐在書寫的時候爲了簡化字形有時可以以其一部分代替整個聲符。如《說文‧鬲部》﹕“融﹐鬲﹐蟲省聲。”[xxxv]《說文‧雨部》﹕“霅﹐从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