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5409
大小:8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4
《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sop)》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标准操作规程(SOP)第一部分手术部位感染概述及预防用药的指证一、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的定义: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二、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及预防中心(CDC)的修改意见):见表1。表1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标准(一)切口浅部感染: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3、具有下列症状之一:疼
2、痛或压痛,肿胀、红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染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二)切口深部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1、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2、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3、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活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三)器官/腔隙感染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
3、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1.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2.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3.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活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三、手术切口的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Ⅰ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Ⅱ类切口为7%,Ⅲ类切口为20%--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切口分类见表2)切口类型分类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
4、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作手术。III类污染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手术。四、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3见表3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病人因素术前处理手术情况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烟、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植、免疫低下、低氧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淋浴)、对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组织
5、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下敷料灭菌不彻底。五、手术预防用药的适应症:抗生素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作用无可置疑,但并非所有手术都需要。应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I类(清洁)切口:手术野无污染,应注意严格的无菌技术及细致的手术操作,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
6、切除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人工血管移植术、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转换、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材料修补术等;(4)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营养不良等。此外,经检测认定在病区某种致病菌所致SSI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追究原因外应针对性预防用药。介入治疗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参照I类切口处理。II类(清洁污染)切口: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起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III类(清洁—污染)切口: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前已存在细菌感染的手术
7、(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应在手术前即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及术后继续应用,不列为预防性应用。肱动脉或颈动脉手术(不包括植入修复材料)和静脉曲张手术的术后感染率低,不必预防用药。动脉重建术特别是有腹股沟切口或有异物植入,预防用药可能有益。以往认为阑尾切除术、上胃肠道手术或择期胆囊切除术等低危手术,不需预防用药。实际上很难预先确定那些手术是清洁手术,荟萃分析显示,所有腹部手术患者预防用药是合适的。六、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最常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克
8、雷伯菌属等)。其次,在发达国家,肠球菌占据了第3位,在国内则肠球菌相对少见,绿脓杆菌相对多见。国内暂无有关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