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613267
大小:1.0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4
《《理论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理论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力学实验英文名称:TheoreticalMechanicsExperiment是否独立设课:否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类别: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实验项目数:4必做实验项目数:4选做实验项目数:0开放实验项目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院系: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总学时:54实验学时:4课程总学分:3.5实验学分: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理论力学》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理论力学实验》是本课程的实践
2、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加强《理论力学》的工程概念,了解这门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紧密关系,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理论力学》是机械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学科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经典力学的普遍规律,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振动分析》、《分析力学》等打好基础。三、实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本实验课程包含以下四个实
3、验,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到撰写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实验一、实验法求物体重量及重心(认识实验)实验二、动滑动摩擦因子的测量实验三、三线摆法求圆盘和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四、等效法求不规则物体转动惯量(认识实验)四、教学安排及方式理论力学实验6人一组,实验课定时开放,每次实验一般安排3小时,每个学生要求完成4个实验。其中实验一和实验四为认识实验,实验结束后要求写出实验体会或对此实验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法。实验二和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五、考核方式本实验课程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每人独立完成,至少在放假前15天将报告交上来;每人
4、4次自做实验,缺少1次,实验成绩记为0分,本课程成绩为0分。六、推荐教材及参考方案本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材。实验一实验法求物体重量及重心(认识实验)在工程中遇到的有些物体,形状过于复杂,且各个部分是不同材料制成的,计算重心的位置是很复杂的工作,切精度也不容易保证。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可是身边的称的量程不小于物体的质量,这时候该怎么办?下面我们用实验法确定物体的重量和重心的位置。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是自主实验,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运用已学知识测定工程中实际零部件的质心;3、掌握称重法测物体重心(质心)的方法。二、
5、实验设备ZME-1型多功能实验台,电子称,待测物体,积木,卷尺三、实验原理及步骤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体积庞大的物体以及由许多构件组成的机械,常用此法确定其重心的位置。例如,连杆本身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纵向对称面,其重心必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即连杆的中心线AB上,如图1-1所示。图1-1其重心在x轴上的位置可用下法确定:先确定连杆的重量W,再根据平衡定理确定中心位置。由于磅秤的量程小于物体的重量W,无法直接称量,可采用如下方法称量:1.将其一端支于固定支点A,另一端支于磅秤上。注意使AB处于水平位置,读出磅秤上读数FNB,并量出两支点间
6、的水平距离,则列平衡方程为得(1)2.再将连杆A端置于磅秤上,同理可得到(2)将式子(1)与(2)相加即得到3.由式(1)或(2)可确定物体中心位置。四、注意事项1、由实验原理可知,构件受支持力的两端距离不变,故在实验中构件称量时要求其两端对齐;2、实验所测构件需水平放置,可以用水准尺检验。五、思考题1、分析本实验可能产生的误差,并简述如何减小误差。指出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可以从那些地方对本实验作进一步改进,可能下一届的实验就有您设计出来的东西。2、本实验的物体有两个对称面,有一个对称面的物体如何测量重心?3、您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可
7、以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位置?实验二动滑动摩擦因子的测量摩擦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所涉及的相关因数也很多。当然其中有些因数的影响因子很小,可以忽略。而如接触面的粗糙度、湿度等影响就比较大。动滑动摩擦因数,即动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的比值,是表征两物体在单位正压力下相互间摩擦力大小的一个因数。摩擦的定律是法国科学家库仑于1781年建立的。它是一个近似定律,其简单的表示式子远远不能反映出摩擦的复杂性。由于其机理复杂且具有上述诸多相关因数,动滑动摩擦因数只能是一个实验值,确切地说理论上是无法计算的,只有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获得一个近似的数值范
8、围。不同材料(或同种材料)之间的动滑动摩擦因数,由于它在数值上与静摩擦因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能随便地用简单的静止的方法来获取动滑动摩擦因数,而必须在其作相对运动时,用准确的测量方法以获得比较精确的实验结果。下面我们利用智能加速度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