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

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

ID:19581477

大小:810.5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8-10-03

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_第4页
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络病辨证概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络病学》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内经》)教研室王进络脉络病理论2第三部分络病辨证-概论3⒈络病辨证与传统辨证方法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⒉络病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⒊何谓络病辨证八要?Question4络病概念5络病的内涵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致病因素伤及络脉导致的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络病的外延同时包括导致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及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变化。由于引起络脉病变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络脉病变又会引起各种不同的继发性病理变化,形成络病发展过程中病机类型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因此讨论络病病因病机应将导致络病的不同致病因素与络病自身特征性

2、病理变化及其所导致的脏腑组织继发性病理改变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络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演变实质。6概论第一节7一、络病辨证与传统辨证方法的关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脏腑辨证(内伤杂病)六经辨证(外感热性病)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㈠中医常规辨证方法8⒈络病辨证:是在认识中医学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络病相关证候存在,并将收集到的络病症状、体征等有关络病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判断络病所在的部位、病因、病性、病变趋势,从而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络病辨证是中医学又一新的辨证方法,适用于广泛存

3、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络病这一共同病理变化的临床诊断,并为从络病治疗提供有力依据。㈡中医络病辨证方法9⒉历代文献关于络病辨证的记载⑴《内经》:提出望络、诊络方法,记载血络、盛络、结络、横络、虚络等病理性络脉的临床表现,成为记载络病辨证的最早历史文献。⑵东汉张仲景:创制通络方药,论述了久瘀入络所致虚劳、邪客络脉的临床表现。⑶清代叶天士:提出“络虚则痛”、“寒入络脉”等络病病机,发展络病成为中医学重要病机概念。10⒊络病辨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络病理论为核心(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发病因素、发病特点、病机特点、病机变化)归纳络病临床表现辨证分析辨发病因素辨病程久暂

4、辨阴阳表里辨寒热虚实辨气病血病辨脏腑病机辨理化检查辨络形络色11二、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痹证麻木痿废瘫痪癥积青筋出血水肿斑疹12⒈疼痛疼痛是络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清代医家程国彭《医学心悟》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络病引起的疼痛机理:虚实寒热络虚之痛:痛势绵绵,动后痛剧,休息痛减,喜按喜揉,乃络中气血不足,失于润运温熙,络脉不畅所致。络实之痛:痛势较剧,拒绝按揉,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络道所为。络寒之痛:或寒自外侵直中阴络则脘腹绞痛,遇热稍缓,或寒由内生络脉绌急,卒然不通而痛,呈阵发性发作,得热稍舒,遇寒痛剧。络热之痛:多为热毒壅塞络脉,络脉气血不通而灼痛,

5、遇热痛剧,得凉则舒,局部甚至红肿焮热。如西医学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等。13广义:痹泛指机体为邪闭阻,而致络中气血运行不利。《内经》五体痹(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五脏痹(肺痹、心痹、脾痹、肾痹、肝痹)六府痹五脏痹证对邪气循经脉内入脏腑之络而引起脏腑功能障碍的临床证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狭义:痹为痹证或痹病,指由于外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病证。表现为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的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系统

6、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⒉痹证14麻木:《内经》、《金匮要略》称“不仁”,《金匮要略》:“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首次提出肌肤不仁与病邪侵袭络脉有关。麻木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临床常见头皮麻木、半身麻木、四肢麻木等,常见证候有风寒入络、络虚不荣、络脉瘀阻、内风袭络、风痰阻络、湿热阻络等。如中风先兆、中风后遗症、周围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脊髓空洞症、神经中毒损伤等。⒊麻木15痿废: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失去随意运动的一种症状,日久可致肌肉萎缩。《内经》有专论。目前,多以湿热阻滞络气,或肺燥津伤,津失敷

7、布,络脉失于濡润,或奇经亏虚,真阳不足,元气颓败,鼓动无力,络气虚滞,或肝肾亏损,髓亏筋痿,络脉虚而不荣皆可导致四肢百骸缺乏气之温煦充养而有痿废之变。西医学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先天性肌病、急性脊髓炎、腓骨肌痿缩症等。⒋痿废16首见于《外台秘要》,又名瘫痪风,若一侧肢体偏废不用称为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或中风,若下肢瘫痪亦称半肢风,常见于截瘫。半身不遂主要见于中风,为脑络病变所致。脑之脉络瘀塞,局部脑组织(气络)失去血气供应丧失其功能而表现出语言、思维及运动障碍。截瘫之下肢瘫痪常见于外伤所致脊髓损伤,不完全性损伤

8、者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减退,完全性损伤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