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病辨证》ppt课件

《脾病辨证》ppt课件

ID:41999696

大小:423.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9-06

《脾病辨证》ppt课件_第1页
《脾病辨证》ppt课件_第2页
《脾病辨证》ppt课件_第3页
《脾病辨证》ppt课件_第4页
《脾病辨证》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脾病辨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脾病辨证陕西中医学院殷鑫中医诊断学精品课程脾病辨证主要的生理功能和病证范围主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常见症状常见证候病案举例研究进展复习思考题主要的生理功能和病证范围脾与胃同居中焦,经脉互为络属,具有表里的关系。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喜燥恶湿。所以,脾病以脾主运化功能失常,致水谷、水湿不运,则化源不足、生痰聚湿,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变化。脾主要的生理功能及病证范围如下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常见病症主运化脾失健运,消化转输功能减退腹胀痛、食欲下降、便溏脾失健运,水液内停痰

2、饮、水肿、泄泻、肥胖等主升举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心肺化生气血神疲乏力、眩晕、少气懒言;腹胀、泄泻气虚内脏失于固托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主统血脾失统血肌衄、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等下部出血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肌肉消瘦、浮肿、四肢痿废开窍于口脾失和健口淡无味、口甜、口腻主要的病因病机饮食劳倦脾阳虚思虑过度损伤脾气进一步发展脾不统血久病渐耗――――脾气虚弱―――病后失调脾气下陷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寒湿困脾外感寒湿或湿热――――失治或误治中阳受遏湿热蕴脾证候分类虚证: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

3、证。实证: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常见症状腹胀腹痛、纳少、便溏、浮肿、出血、内脏下垂等。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常见证候一、脾气虚证含义: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腹胀纳少,食后胀甚,大便溏薄,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肢倦消瘦,面色萎黄或浮肿,或体胖,舌淡苔白,脉缓弱。分析要点:(1)有脾气不足,运化失职见症;(2)有气虚、机能活动减退见症;(3)有水湿泛滥见症。辨证要点:腹胀便溏、食少及气虚见症。治则:益气建脾,方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脾病的其它虚证,均是本证的进

4、一步发展。二、脾阳虚证含义:脾阳亏虚,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脘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纳少,便溏清稀或完谷不化,泛吐清水,口淡不渴,形寒肢冷,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见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舌淡胖有齿印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分析要点:(1)具有脾失健运见症;(2)有水湿不化,阴寒内盛见症。辨证要点:腹冷痛绵绵,喜温喜按,便溏清稀与脾气虚见症。治则:温中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以浮肿为主,治以温脾利水,方选实脾饮加减。参考:脾气虚、脾阳虚两证可见于慢性肠炎、慢性菌痢、肠结核、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5、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三、脾不统血证含义:脾气亏虚,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并见出血,或便血、尿血,或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舌淡苔白,脉细弱。分析要点:(1)有脾气虚弱,统血失职见症;(2)有脾气虚的一般表现。辨证要点:脾气虚与出血见症。治则: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参考: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疾病。四、脾气下陷证含义:脾气虚弱、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除具有脾气虚的证候表现外,尚有头晕目眩,脘腹坠胀,便意频数

6、,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舌淡脉弱。分析要点:(1)具有清阳下陷,内脏下垂的主症;(2)有脾气虚的表现。辨证要点:内脏下垂与脾气虚见症。治则:健脾益气升提,方选补中益气汤等。参考:胃、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疾病。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因此,虽以内脏下垂,清阳不升为主要见证,但气虚之表现亦应是明显的,甚至也可以说,脾虚气陷证是脾气虚证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病理表现形式(气不升反而下陷)。脾虚四证的病理联系脾虚四证的鉴别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

7、四证,皆以脾虚气弱的表现为基本见症。由于各证的病机不同,故临床表现亦各有不同。即:脾气虚证以脾气虚弱,健运失职为主要病理变化。脾阳虚证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具有阳虚生寒、水湿内停见症。脾气下陷证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具有升举无力,清阳不升,内脏下垂见症。脾不统血证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具有统血失权的出血见症。(详见教材p147页表)五、寒湿困脾证含义: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脘腹痞闷胀痛,纳呆便溏,泛恶欲吐,口淡不渴,头身困重,或身目发黄,其色泽晦暗如烟薰,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妇女白带

8、量多清稀,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分析要点:(1)有寒湿中阻,纳运、升降失职见症;(2)有寒湿内盛见症。辨证要点:脘腹胀痛,呕恶便溏与寒湿内停见症为辨证要点。治则:温中化湿,方选胃苓汤加减。陕西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六、湿热蕴脾证含义: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脘腹痞闷,呕恶纳呆,大便溏泄不爽,肢体困重,小便黄短,或身目发黄,色泽鲜明如橘,或皮肤发痒,或身热不扬,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