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76261
大小:282.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03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二科杨郑20153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及护理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基础运动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关键自我监测——保证健康教育——统帅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口服降糖药物分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增敏药物a-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非磺脲类双胍类格列酮类DPP-IV抑制剂A、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作用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肝糖异生(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缺陷,增强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第三代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
2、用,可能对大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代表药物:第一代:甲磺苯丁脲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作用强而持久,持续时间可达24小时,较易引起低血糖反应。格列齐特(达美康)降糖作用较温和,引起低血糖少而轻,适合老年人。还可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格列吡嗪(美吡达)作用强度仅次于优降糖,作用快而短,不易发生持久性低血糖,有利于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喹酮(糖适平)作用缓和,95%从胃肠道排泄,不易引起低血糖,较为安全,适用于老年糖尿病,糖尿病伴轻、中度肾功能减退者。第三代:格列美
3、脲(亚莫利)同时促进胰岛素分泌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增加体重,可调血脂服药时间:早餐前服用,每日一次,餐前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服用最佳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适应症1、中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运动等治疗血糖未能控制者。2、未用过胰岛素,或每日胰岛素剂量在20-30u以下者。3、对胰岛素抵抗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需要量虽超过30u,也可试着加用磺脲类药物。4、体重正常或轻度肥胖的病人。5、可适当与胰岛素或双胍类等降糖药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禁忌症1型糖尿病病人及胰岛功能衰竭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
4、人合并有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大手术前后、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和分娩。磺脲类、磺胺类过敏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或并发症进展迅速时。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副作用1、低血糖反应最重要、最危险的副重要2、体重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糖分得到较充分利用。3、其他消化道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偶见血细胞减少、神经系统反应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注意事项:1、磺脲类胰岛素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可使血浆增高,病人使用增加,致肥胖难控制,其中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不宜首选或单独使用,而应首先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2、从
5、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逐渐调整剂量,每日用量不能超过其最大用量(优降糖每天《15mg,达美康《320mg)3、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以使药物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高峰与餐后血糖的高峰同步。但格列美脲可以在餐时服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注意事项:4、磺脲类与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不能联用,但可以与双胍类、葡萄糖甘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合用而加强其降糖效果,减少不良反应。5、肝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慎用此药。6、优降糖的降糖作用强,半衰期长,还可降低心肌缺血预适能力,老年人应慎用或不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注
6、意事项:磺脲类药物普遍存在继发失效的问题药物相互作用:增强SU类降血糖效应的药物水杨酸类、磺胺药、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氯霉素、保泰松、胍乙啶等降低SU类降血糖效应的药物双克、呋塞米、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等磺脲类药物服用的护理①为了药物更好的吸收,促胰岛素分泌剂应在餐前或餐中服用;②服药时间和服药间隔应尽可能固定;③服药期间要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血糖监测结果;④此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可能,应教会患者采取必要措施,预防低血糖;⑤如果经常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发生低血糖(血糖低于3.9mmol/L),且持续3
7、d以上,应嘱患者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医生;⑥服药期间要继续遵守饮食计划;⑦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应在餐前服用,如果在进餐的时候没有进餐,则不要服药。如果准备增加一餐或进食零食较多,则应该增加药物剂量。B、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作用机制:刺激胰腺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与磺脲类在胰岛B细胞上的作用部位不同。改善胰岛素的第一分泌时相,恢复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改善氧化应激对心血管并发症有益。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常用药物: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唐力)副作用:轻微低血糖服用时间:进餐服药,
8、不进餐不服药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适应症1、饮食控制、降低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基础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的状况。2、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非磺脲类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2、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病人。3、妊娠或哺乳妇女。4、12岁以下儿童。5、对该药过敏的人。6、1型糖尿病,c-肽阴性糖尿病病人。C、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作用机制:直接作用于糖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