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7236
大小:68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3
《失眠症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失眠的定义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中医对失眠的定义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亦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主要由七情所伤,思虑太过或突受惊吓引起,亦有禀赋不足、年迈体弱、气血、阴阴失衡、脏腑功能不调所致。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多梦
2、、白天萎糜不振、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工作效率低下、头痛、记忆力减退等。失眠的常见原因1、躯体原因: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失眠的常见原因3、精神因素:精神疾病伴发失眠症,尤其是各种情绪障碍,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疑病症、强迫症与失眠的关系都很密切4、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或者睡眠环境不适等。5、药物原因:如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等,都可导致失眠失眠的中医病机1、阴阳失衡、阴虚阳亢:临床症状: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干、消瘦、舌红而干、少苔或光而无苔,脉细数或细弦
3、等。失眠的中医病机2、肝郁气滞,肝郁化火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善太息,类似于抑郁症的表现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焦虑症病人多以此型为主。失眠的中医病机3、心脾两虚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心脾气血两虚,则临床可见失眠、心悸,神疲,食少,腹胀,便溏,舌淡嫩,脉细弱等失眠的中医病机4、肾精不足肾精不足即肾虚,其在功能上也以萎缩退化为主,临床表现为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低下、夜尿频数、脑海空泛、动作迟缓、腰膝酸软、足痿无力、精神迟钝等失眠的治疗1、非药物治疗(1)睡眠卫生教育定时休息,不要在睡
4、前喝酒、咖啡、茶、抽烟,睡前不大吃大喝,不要经常看钟,放松心情等。(2)认知治疗纠正错误认知,理解其实只要白天精神充沛,思维敏捷,不一定必须要8小时睡眠。避免因担心失眠而产生的失眠,并因此而不断加强的不良认知评价。失眠的治疗(3)行为治疗限制卧床时间,不想睡时不要强迫自己躺在床上。通过冥想、腹式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自我暗示等进行放松治疗。(4)物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训练病人利用反馈信息,正确地调整或控制自己的躯体功能,以治疗疾病。病人根据治疗仪发出的信号,相应调整自己的松弛状态。每疗程10-15次,每次30分钟,最初每周2-3次。失眠的治疗4、西药治疗(1)镇静催
5、眠类药物:入睡困难:短半衰期类,包括三唑仑、唑吡坦、佐匹克隆等。夜间易醒:中、长效半衰期类,如硝西泮、艾司唑仑、氟西泮等。早醒:多与抑郁症有关。可选择长半衰期或中半衰期类,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等。失眠的治疗(2)非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有精神症状,如痴呆、谵妄、癔症等,可以加用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氯丙咪嗪等。抗抑郁药:目前常用的为SSRI类,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肽普兰等。失眠的中医药治疗1、中医药治疗(1)阴虚火旺型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方药:以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天王补心丹随证选用。中成药可选用天王补心丸,若因
6、心肾不交所致者,可选用交泰丸。失眠的中医药治疗(2)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安神。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芍药、川芎、枳壳、陈皮、香附、甘草)。若肝郁化火,则拟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味。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或当归龙荟丸。失眠的中医药治疗(3)心脾两虚型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方药:以归脾汤主之(人参、白术、黄芪、甘草、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常见中成药有归脾丸、柏子养心丸,人参养荣丸。失眠的中医药治疗(4)肾精不足治法:补肾填精,养心安神,方药:治疗根据肾阴、肾阳虚之不同,分别以左归丸(枸杞子、山萸肉、山药、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
7、、熟地 )或右归丸(熟地、山药、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山茱萸、当归、肉桂、制附子)加减。失眠的中医药治疗2、膏方中医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对于长期失眠患者来说,一般都存在阴阳失调,且多以气虚、阴虚、脾虚和肾虚多见,于冬令进补膏方能达到补虚扶弱,调畅气血阴阳之功。且根据个体情况,通过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能配合安神、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进行整体调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