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

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

ID:19466681

大小:6.94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0-02

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_第1页
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_第2页
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_第3页
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_第4页
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科学课件溶血性贫血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溶血性贫血概述[概念]溶血:是指红细胞非自然衰老而提前遭受破坏的过程。溶血性疾病:是指溶血发生,骨髓造血功能尚能代偿,而临床上不发生贫血。溶血性黄疸:溶血伴有黄疸。溶血性贫血:由于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造血代偿能力范围时所发生的贫血。[分类]一、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二、根据发病机制分类,临床多以此分类为主。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内在异常所致溶血性贫血一、红细胞膜异常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等。2、获得性细胞膜锚连膜蛋白(GPI)异常:PNH二、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葡萄糖~6—磷

2、酸脱氢酶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等。三、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珠蛋白肽链质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红细胞外在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一、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二、 物理与机械因素大面积烧伤;心脏人工机械瓣膜;心瓣膜钙化狭窄;微血管病性溶贫;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三、化学因素苯肼;砷;蛇毒等四、感染因素痢疾;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发病机制]一、红细胞破坏机制(一)红细胞膜异常;膜结构与膜功能异常,两者互为相关。正常红细胞膜结构正常红细胞

3、膜功能1、红细胞支架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膜吸附有凝聚抗体、不完全抗体或补体,使红细胞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红细胞膜化学成分的改变:如无β-脂蛋白血症。4、感染、化学因素可损伤红细胞膜造成溶血。如:蛇毒含有磷脂酶A,分解膜中的磷脂使膜破裂。苯、砷直接破坏红细胞膜的蛋白质和脂类,引起溶血。(二)红细胞酶的异常1、G—6PD缺乏2、丙酮酸激酶缺乏。(三)血红蛋白的异常正常HbAα2β2>95%HbA2α2δ22~3%HbFα2γ2<2%1、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2、珠蛋

4、白肽链质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S)。(四)机械性因素1、人工机械瓣膜、病理性瓣膜对RBC机械性损伤。2、大面积烧伤:常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内形成纤维蛋白条索,微血栓等,当红细胞强行通过时受到机械性损伤而溶血。如DICTTPHUS。二、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一)血管内溶血是指红细胞直接在血循环中破裂。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入血浆。(二)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在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主要在脾脏内被破坏的溶血。三、血红蛋白的不同降解途径(一)血管内溶血红细胞(血循环)破坏血红蛋白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肾脏

5、→尿含铁血黄素尿(慢性血管内溶血)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使游离结合珠蛋白↓㈡血管外溶血四、骨髓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倒置,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成熟红细胞含有核碎片。2、外周血可见大量网织红细胞。3、外周血见幼红细胞,严重溶血时可见幼粒细胞。[临床表现]根据溶血发生的缓急和溶血的主要场所不同而分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一、急性溶血性贫血(多见于血管内溶血)1、起病急、寒颤、高热、头痛。2、面色苍白、气促、腰背、四肢酸痛。3、恶心、呕吐、腹痛。4、血红蛋白尿5、轻度黄疸6、意识障碍、休克7、急

6、性肾功能衰竭:是由溶血产物引起肾小管阻塞和肾小管细胞破坏所致。二、慢性溶血性贫血1、起病缓慢;2、贫血症状:头昏、乏力、苍白、气促;3、黄疸;4、脾大;5、胆石症、肝功能损害:反复溶血、高胆红素血症所致。.[实验室检查]一、提示溶血的实验室证据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游离血红蛋白↑N血清结合珠蛋白↓N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血清胆红素↑N或↑粪胆原↑↑尿胆原↑N或↑尿胆红素N或↑N二、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一)网织红细胞增多:一般可达0.05~0.20;(二)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红细胞(三)骨髓幼红细胞增生0三、提示红细胞寿命缩

7、短的实验室检查(一)红细胞形态改变球形红细胞或椭圆形红细胞大于20%,遗球或遗椭红细胞增多症。镰形红细胞增多——镰形细胞贫血盔形或碎裂红细胞——机械性溶血性贫血靶形红细胞增多——提示海洋性贫血(二)红细胞吞噬现象及自身凝集反应1、自身抗体、补体等吸附在红细胞膜时,骨髓片可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2、当血液内有凝集素时,可有红细胞自身凝聚现象。红细胞被吞噬和出现凝聚反应均提示溶血性贫血。(三)海因(Heinz)小体是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的包涵体。见于不稳定血红蛋白病、G—6PD缺乏症及芳香簇的苯胺或硝基类化合物中毒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8、(四)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正常红细胞在0.46%~0.38%的盐水中开始溶血,在0.34%~0.30%的盐水中完全溶血。此与红细胞面积/体积的比值有关。渗透脆性增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渗透脆性减低——海洋性贫血(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