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耳部应用解剖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耳部应用解剖颞骨颞骨成对,位于颅的两侧,形态结构较复杂:上—顶骨;前—蝶骨及颧骨;后——骨。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组成。以外耳门的为中心,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和岩部等数部1、鳞部前:蝶骨大翼;上:顶骨;后:乳突;内:岩部。外面:颞肌、颞中动脉沟;内面:脑膜中动脉沟。*颞线:颧突后根向后的延续*外耳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的后上缘的骨性小棘。*道上三角:外耳道上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的三角去。2、鼓部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壁和部分后壁,呈“U”型骨板。*鼓沟:鼓部的内端,内有鼓膜边缘的纤维软骨环。*鼓切迹(Rivinus):鼓部上部缺损的部分,此处无纤维
2、软骨环及鼓沟。*岩鼓裂:位于下颌窝中,内含锤前韧带、鼓索神经及颌内动脉的鼓室支。3、乳突部外面有枕肌和耳后肌附着;外下方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附着。*乳突切迹:乳突尖的内侧面,内含二腹肌后腹。*Korner隔:鳞部向乳突延伸,将乳突气房分为内外两部分的致密骨隔,其内侧为鼓窦4、岩部形似一横卧的三棱锥体,位于枕部与蝶骨之间。*底——构成鼓室、鼓窦内壁。*尖——构成颈内动脉管内口及破裂孔的后外界。*前面——颅中窝的后部,构成内耳道顶壁、迷路盖、鼓室盖、弓状隆起和鼓窦盖。近岩尖处——三叉神经压迹;向外依次为岩浅大和岩浅小神经。面神经管裂孔——岩浅大神经外侧末端。*后面:颅后窝
3、的前面,上缘:岩上窦;下缘:岩下窦;外缘:乙状窦,中部:内耳门,其外为前庭水管及内淋巴囊。*内耳道底——上区小,下区大。前上——面神经管区;后上——前庭上区;前下:蜗区;后下:前庭下区。*下面——由外向内依次为:*前外为颈内动脉管外口,内含颈内动脉和颈静脉神经丛;后外为颈静脉窝。*二者之间的脊上有一小管——鼓室小管下口,内含舌咽神经的鼓室支即鼓室神经。*蜗水管外口——颈静脉窝的前内壁。*乳突小管——颈静脉窝的外壁,内含迷走神经的耳支。*岩鳞裂的前缘——鼓膜张肌半管和咽鼓管半管。5、茎突鼓部的下面,伸向前下方,平均长约2.5cm;有茎突咽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
4、下颌韧带附着。*茎乳孔——茎突外侧的乳突上的小孔。人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所有耳的结构都和颅骨外侧面的颞骨相联系或位于颗骨内。耳为距离感受器,其功能为收集、传导、改变和分析复杂的声波。耳既能感受听觉又能感受距离。二、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位于头两侧,其功能为收集声波。外耳由耳廓向内将振动传至鼓膜。外耳在功能上不仅是作为简单的收集喇叭,也是听器内的第一个刺激改变部位,以使声波增强。(一)皮肤外耳的皮肤很薄且没有真皮乳头,紧密地薪附在骨和软骨的管道部分。耳道软骨部分的皮下组织较厚,含有许多耵聍腺分泌耳腊或耳垢。其弯曲的结构与汗腺类似。腺的排泄管开口于其附近毛囊的上皮表面皮
5、脂腺。耵聍可吸收水分防止外耳道皮肤浸软并可阻挡小虫入侵。耵聍腺和毛囊主要位于外耳道软骨部。在外耳道骨部也有少量的小腺体和细毛。耵聍和外耳道内毛有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封闭外耳道、保持其内温暖潮湿的环境、也有助于鼓膜的机械反应。(二)耳廓Auricle1、位置:耳廓借其前1/3中部连于头颅的外侧壁并保持其部位的正常状态。后---乳突上---颞部前---颞下颌关节和腮区耳廓顶---眉弓的水平线耳垂---鼻中隔下面的高度与眼外眦和枕外隆突的距离相当2、形状:呈上端粗大的卵圆形,垂直轴略斜向前下方。连接角:耳甲腔80度;其余100度。耳廓弯曲的边缘称为耳轮耳廓结节,在耳轮后上部,在胚胎6个
6、月时很明显,此时的耳廓与成年猴的耳廓很相像。对耳轮:弯曲的突起位于耳轮的前方并与耳轮后部平行而列,其向上分为两2个脚,两脚之间为三角窝。舟状窝:位于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弯曲凹陷耳甲腔:占据中央,对耳轮环绕。耳轮脚不完全地将其分为耳甲区和耳甲艇。耳甲艇:位于颞骨道上三角表面,三角的深面为乳突窦。耳屏/对耳屏/耳屏切迹耳垂:为其下方耳垂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柔软,不像耳廓的大部分有弹性软骨支持而较硬。耳廓的颅面有与外侧面凹陷相应的凸起,且据此命名,如耳甲隆起、三角窝隆起等。隐耳畸形:耳廓的上部被隐蔽在颞部的皮肤之下。耳前瘘:常发生在耳轮脚前方,可能是单独的通道,也可能有复杂的分支
7、,它们偶有沿外耳道深部延伸而与面神经接近。临床上可能由于急性感染而要求行外科手术切除。3、结构(1)耳廓软骨耳廓是单块表面覆盖着皮肤的弹性软骨。它和周围组织通过韧带和肌肉相连,是外耳道软骨的延续。耳垂以及耳屏与耳轮脚之间无软骨而以致密纤维组织充填。耳轮棘:耳轮前方向上弯曲处有一突起。耳轮尾:耳轮的下端向下延伸。(2)耳廓的韧带非固有韧带前韧带从耳屏和耳轮棘延伸至颞骨颧突的根部。后韧带由耳甲的后面至乳突的外侧面。固有韧带位于耳屏与耳轮间的强纤维束,从前方参与组成外耳道并形成耳甲的部分周界;对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