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99310
大小:35.8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7
《《伤仲永》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2017.02.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伤仲永》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原因,并在教学中自然融入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倡导学生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伤仲永》二、教学目标:(一)、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能复述这个故事。(二)、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折射出的道理,得到启示,(三)、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教学重难点:(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变化原因,领
2、悟道理。(二)、渗透法制教育,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四、教学准备:老师备课,搜集资料,学生预习。五、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说说内容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什么是天才?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些话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下面我们来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呢?从中间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道理,借古鉴今。2、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正音。3、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
3、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文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现有《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天圣三年(1025年),方仲永无师自通,提笔写诗,震动乡里。明道二年(1033年),与方仲永同龄的王安石跟随父亲回金溪探亲,在舅舅家遇见了方仲永。他请方仲永作了几首诗,但他有些失望,因为“神童作家”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聪明。康定元年(1040年),王安石再次到金溪探亲。此时方仲永已做回了农民。庆历三年公元(104
4、3年),王安石从扬州回到临川,想起方仲永的遭遇,写下《伤仲永》一文。4、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准备复述故事。5、按下面的句式说话,看谁说的好?通过读课文,我认为课文讲述的是-------------------的故事。例如:通过读课文,我认为课文讲述的是-方仲永由天才变为庸才的故事。又例如: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又例如: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
5、,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6、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例如:(1)、通过读课文,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方仲永由神童变为一般人的故事。(2)、通过读课文,我认为课文讲述的是作者为方仲永由天才沦为庸才感到惋惜的故事。(3)、通过读课文,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方仲永的父亲不让方仲永学习最终沦为庸才的故事。(4)、通过读课文,我认为课文讲的是方仲永的父亲不让方仲永学习最终沦为庸才,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是他不让方仲永学习最终沦为庸
6、才的。他是悲剧的始作俑者,可悲、可恨、可叹、可思、可醒。(二)、细读课文,品说句子1、读课文,思考:方仲永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2、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说话:方仲永的变化分为---个阶段,写第---阶段的句子有----------------,写出了-------。(1)、方仲永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写第1阶段叙述神童方仲永的故事。的句子有“仲永生五年……可观者”,写出了方仲永天资过人,才能出众。(2)、方仲永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写第2阶段从作者亲自见闻的角度简略交待了仲永从神童沦为“众人”的过程。句子有“……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出了方仲永才能衰竭。(3)、方仲永的
7、变化分为3个阶段,写第3阶段的句子有“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出了方仲永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3、再读课文,思考方仲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看谁又快又准。明确: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教师小结:通过前二个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所讲的故事和方仲永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说明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勤能补拙。(三)、再读课文,讨论问题1、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