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76036
大小:48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4
《清华简《尹至》亡典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56清華簡《尹至》“亡典”說(首發)汪亞洲煙台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碩士研究生清華簡《尹至》篇有“惟災虐極暴,亡典”句釋讀采用整理者說,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版,第128頁。,論者多有歧義。其中“亡典”意義亦多爭議:整理者解釋“典”字為:“,《說文》古文‘典’,《周禮·天官·序官》‘典婦功’注:
2、‘主也。’”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西書局2010年版,第129頁。則整理者認為“典”為動詞。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認為“亡典”之“典”是一個名詞,“亡典”疑指散亡典常、典法。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
3、352,2011年1月5日。沈建華先生認為:亡,可通荒;,疑腆字異文,古文假借殄爲腆,殄,盡絕之義。沈建華:《清華楚簡〈尹至〉釋文試解》,《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孫飛燕先生以為“忘典”與《書·西伯戡黎》“不迪率典”的含義近似,指不循法則。參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
4、2,2011年1月5日)一文下的評論,2011年1月7日。黃人二、趙思木先生認為“典”意同“殷小腆”之“腆”,訓爲“善”,無腆卽“不善”,是老百姓對統治者施政不好的牢騷語。黃人二、趙思木:《清華簡<尹至>餘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5,2011年1月12日。王寧先生認為“亡典”卽亡失典常。參見劉波《清華簡<尹至>“僮亡典”補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uwenzi.com/
5、SrcShow.asp?Src_ID=1421,2011年3月4日)一文下的評論,2011年3月5日。黃懷信先生認為“亡”,讀爲“無”,無典,謂不由典常。黃懷信:《清華簡<尹至>補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16,2011年3月17日。陳民鎮認為“亡典”當讀作“無典”,意為“不循法度”,“無典”與《尚書·皋陶謨》“天叙有典”中“有典”相對。參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
6、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52,2011年1月5日)一文下的評論,2011年2月27日。筆者同意讀書會“典”為名詞之說,但以為“典”即典籍、經籍、典策之意。《說文·丌部》:“典,五帝之書也。”《玉篇·丌部》:“典,經籍也。”《書·梓材》:“后式典集。”蔡沈集傳:“典,舊典也。”孔安國《尚書序》:“謂之五典。”孔穎達疏:“典,五帝之書也。”《文選·馬
7、融<長笛賦>》:“融既博覽典雅。”呂向注:“典謂墳典也。”《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典謂經籍。”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一:“典者,尊藏之冊。”或謂“典”為《尚書》中收稿日期:2011年6月17日發佈日期:2011年6月17日頁碼:4/4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56“堯典”專稱,《後漢書·班固傳》:“固又作典引篇。”李賢注:“典,謂堯典。”藏於王朝的典籍是前代遺留的文
8、化財產,包括一代或數代規章制度、禮樂文化(廣義的),是當代文化的集成,也反映了當時文化的最高水平。因而典籍十分重要。如《左傳》定公四年:“分魯公……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器。”其中有“典策”,楊伯峻注:“典策謂典籍簡冊,周禮盡在魯,必有典籍簡冊賜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537頁。而同時受封的同姓國衛國、晉國則沒有“典策”,正是因為魯公為周公之後,周公功勳卓著,所以得封“典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