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

ID:19248842

大小:17.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1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2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3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4页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残胃癌32例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摘要】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残胃癌临床资料,早期癌8例中行部分残胃切除术2例,行全残胃切除术6例;进行期癌24例中全残胃切除术14例,联合横结肠、脾切除术10例。结果手术切除率为100%,早期癌病例3年生存率为100%;进行期癌中8例生存平均16个月,16例于手术后平均8个月死亡。结论早期胃镜检查诊断并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术患者预后较好。【关键词】胃肿瘤复发胃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5年后残胃发生的原发性癌称为残胃癌[1]。目前,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及对残胃这种特殊的癌前状态的认识加深,残胃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多[

2、2]。1992年1月~XX年12月我科共收治残胃癌3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2~76岁,平均58岁。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首次消化道重建方式毕罗Ⅰ式9例,毕罗Ⅱ式23例,结肠前16例,结肠后7例。残胃癌与前次胃切除间隔时间5~10年6例,10~20年23例,20年以上3例。临床表现:不规则腹痛6例、上腹部饱胀不适13例、吞咽困难5例,呕吐8例,口服制酸剂无明显效果。逐渐出现食量减少、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等症状。辅助检查术前行胃镜和X线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经胃镜活检检查32例均证实为残胃癌。病灶位于吻合口部12例,胃底后

3、壁10例,胃底贲门7例,全胃3例。首发时早期黏膜内癌8例;进展期癌24例,病检:高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6例,未分化腺癌4例,黏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3例。TMN分期:Ⅰ期8例,Ⅱ期6例,Ⅲ期13例,Ⅳ期5例。手术方式本组患者中早期癌8例,其中行部分残胃切除术2例,行全残胃切除术6例。进行期癌24例,其中全残胃切除术14例,联合横结肠、脾切除术10例。其淋巴结清除范围为:常规清除第1~4、7~11组淋巴结。毕罗Ⅰ式残胃癌重建手术,根据胃十二指肠吻合口受累情况,清除第12、13、14及17组淋巴结。毕罗Ⅱ式残胃癌重建手术,清除吻合口部空肠系膜内和根部淋巴结,以及第1组淋巴结。结果本组手

4、术切除率为100%,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切口裂开2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经有效引流,切口裂开经Ⅱ期缝合术后均顺利恢复,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后缓解。病例均获12~48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早期癌8例,术后随访3年,无死亡。进行期癌24例,其中8例生存平均16个月,16例于手术后平均8个月死亡。 2讨论.1残胃癌的病因残胃癌可发生于残胃任何部位,以吻合口多见,其次是残胃小弯侧、贲门部。目前认为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癌的因素: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胰液、肠液逆流入胃引起碱性胃炎和黏膜息肉样改变。胃大部切除术后对解剖生理干扰大,胃泌素和保护胃黏膜的黏

5、液减少,幽门括约肌功能消失,胆汁、胰液返流刺激胃黏膜加重了由于胃切除所致的残胃低酸或无酸状态。此外胃黏膜屏障破坏,使H+逆散入胃壁发生水肿充血、糜烂溃疡。局部营养缺乏,导致腺体萎缩、变性、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致癌变。胃良性疾病行部分胃切除术后,残胃内可发现典型的慢性炎症、黏膜萎缩、胃腺体囊性扩张、乳头状增生样息肉等变化。其萎缩变化于手术后3个月后即可出现,可能与手术后胃内低酸,利于细菌繁殖,其代谢产物可致癌有关。长期不愈合的溃疡可发生癌变。毕罗Ⅱ式术后碱性胆汁返流发生率明显高于毕罗Ⅰ式。.2残胃癌的诊断因残胃发生了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且残胃癌好发于吻合口,易漏诊,尤其是极微小病灶,钡餐

6、及消化道造影检出有一定难度。因此胃镜的检查及活检极其重要,胃镜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镜检查时对吻合口部位粗糙、糜烂、变色和红色颗粒等改变应多作活检,不能轻易满足于吻合口炎症或残胃炎的诊断,必要时再次活检。另外腹腔B超、CT、MRI对其诊断尤其对转移癌,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3残胃癌的治疗近年来残胃再发癌的病例明显增加[2],探讨合理的治疗方式,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资料显示,残胃癌比原发胃癌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而且淋巴结转移途径发生改变,因此淋巴结清扫和肿瘤切除同样重要。残胃癌淋巴结转移途径与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途径

7、相似,但在残胃癌患者第一次手术,引起了淋巴回流方式和解剖结构的改变,残胃癌与原发胃癌相比有其独特生物学行为。在手术中经常可看到淋巴管的再生及胃周侧支的形成。残胃癌淋巴转移方式有三种:①沿胃左动脉和脾动脉转移,在残胃癌最常见第1、2、3、4组淋巴结转移,其次是第11、10、7、9组淋巴结转移。②沿胃空肠吻合及胃十二指肠吻合转移到空肠系膜及十二指肠。③沿腹腔食管转移到纵隔淋巴结。近年来,手术切除率较前有所提高,赵峻等[3]报道残胃癌59例切除率、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