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34223
大小:18.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9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基因表达摘要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自70年代发现以来倍受重视,其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具有明显的营养作用。有关CNTF及其受体的组织分布、蛋白质和基因的分子结构、生长学活性、表达调节等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并展现了临床应用前景。1956年Cohen纯化出第一个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随后陆续发现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神经营养因子-4/5,构成了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它们对神经细胞生长、分化有重要作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因最初从鸟的睫状神经节中提取出来,可维持副交感神经节活性而得名,它不属
2、于NTFs家族成员,与其无同源性,属非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NTF最早由Helfand等在1976年发现,1984年Barbin等从鸡睫状神经元提取获得,并于1989年获得CNTFcDNA。1CNTF及其受体的组织分布⑴CNTF阳性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T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嗅球、小脑皮质下区。体外培养的Ⅰ型胶质细胞也可见CNTF表达。细胞内定位:胶质细胞主要在胞体、突起呈阴性,神经元细胞在胞核、胞浆呈阴性[1];但亦有不一致的报道[2]。在周围神经系统,CNTF主要分布在髓鞘/雪旺细胞、睫状神经节;雪旺细胞CNT呈高水平表达,主要分布于胞体和突起
3、,而核中无阳性反应。⑵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小脑CNTFR-αmRNA水平最高,其他依次为后脑、中脑、丘脑、下丘脑、纹状体、海马、皮质和嗅球,且脑脊液中也存在可溶性CNTFR-α,在外周组织中以胃髓肌CNTFR-αmRNA水平最高,其次为皮肤、肺、肠、肾、肝、脾和胸腺。周围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均存在CNTFR。CNTF和CNTFR的分子结构⑴人类CNTFhCNTF分子质量为×103,酸性蛋白质,仅在第17位有一个Cys,分子内无二硫键、也无N-糖基化位点和信号及肽,属于细胞内蛋白质,而非分泌蛋白质,与LIF、IL-6、OSM、GOS
4、F等可能同属一个家族,富含α-螺旋结构,具有相似的四螺旋束样空间结构。有A、B、C、D等4个螺旋结构,其C端形成松散的转角和无规则卷曲,B螺旋结构后段和C螺旋结构可能形成蛋白质的疏水核心[3]。⑵CNTFRCNTFR分子质量52×103,是由三个亚基构成的复合体。CNTFR-α是CNTF的特异结合蛋白质,如果缺损,gp130将与LIF结合,而不与CNTF结合;人与大鼠CNTFRα的氨基酸序列有94%的同源性,属非跨膜蛋白质,其借糖基-磷脂酰肌醇键锚在细胞膜上[4],但可被细胞膜上的磷脂酶裂解因此CNTFR-α可以结合形式或可溶形式存在[5]。LIFR-β和gp
5、130存在于细胞膜上,参与JAK/TYK偶联,起信号传递作用[6]。CNTFGNcNTFR结合过程可能是:CNTF先与可溶性CNTFR-α结合,然后再连接LIFR-β和gp130,继而激活JAK/STAT信号传递通路将信号向细胞内传递。CNTF和CNTFR-α基因结构⑴hCNTF基因位于第11号染色体长臂近端,属单拷贝基因,编码区长600bp,两个外显子之前有一个1kb左右的内含子,内含子位于第38-39个氨基酸之间,转录起始位于起始密码子上游bp,此处存在可与转录因子ⅡD结合的TATA序列,该序列上游91bp存在jun和fos家族二聚体的结合位点5'-TGA
6、HTCA-3[5,7];终止子后650bp处有两个聚腺苷酸AATAAT序列,这两个AATAAT系列与保守的AATAAT系列不完全相同,产生编印400核苷酸的3'翻译区。人、兔、大鼠CNTF同源性达84%左右,而与NGF的同源性却很低。⑵CNTFR-α基因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长度至少3bp,位于染色体的9P13位置,前两个外显子和第10个外显子含5'、3'非翻译区,第3个外显子编码信号肽,第4个外显子编码Ig样结构域,第5-8个外显子编码细胞因子受体样结构域,第9个外显子编码疏水的GPI识别序列。CNTF生物活性.1营养神经元CNTF的营养作用突出表
7、现在对中枢和周围运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不仅表现在对培养的胚胎运动神经元具有营养作用,而且在体研究亦发现其影响胚胎运动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神经损伤后见到雪旺细胞CNTF呈高水平表达,神经轴突逆转运CNTF增加,提示CNTF参与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再生[8-10],损伤后CNTF反应性增高是细胞的保护性反应。此外,CNTF还影响交感神经节、感觉神经节均有CNTFR-α表达,因此被认为是CNTF的靶组织。新生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对轴突损伤反应敏感,容易导致胞体变性、死亡,但生后3周这种易感性明显减弱,可能与此时雪旺细胞CNTFmRNAT蛋白质水平较高有关;利用同源重
8、组技术修饰CNTF基因使其失活,可导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