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32730
大小:7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6
《台湾传媒和其政策变迁20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台灣傳媒及其政策變遷20年:以中國為背景與想像(刊登於《思想》,2007年11月,第七期:119-39,錢永祥主編,台北:聯經出版公司。)馮建三馮建三是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譯作包括即將出版的《傳媒、市場與民主》(EdwinBaker著)等十餘本,參加媒體改造學社與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台灣傳媒驚奇共相之餘,任何社會都有個別現象。海島台灣最大的特色就是地理位置貼近中國,以及緣此而開展的4百年歷史關係。若要理解台灣傳媒過去20年的變遷,這個史地背景也能產生參考價值。解嚴以來,台灣大眾傳播媒體界展現的奇異景觀毋寧有三:俗稱「兩報三台」分別指言論色彩至今親近於國民黨的《
2、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以及在2000年之前是國民黨囊中物的台灣、中國與中華電視公司。從主流成為跟班;電影雖然在歐洲影展得到許多獎項,但如今台片蕭條到了幾乎不復存在;來自對岸的簡體字圖書,則從非法查禁至今已能雄霸一隅。1987年,中時與聯合報團囊括日報八成多發行量,如今跌至二、三成之間,兩報團員工從萬餘人減為四千之譜。台、中與華視三台佔有電視廣告量曾近乎百分之百,現在勉強維持兩成猶有困難。國片(台片加上港片)從30-40%票房佔有例,陡降至5%左右。21世紀以來,電視劇偶然還有《飛龍在天》、《親戚不計較》、《台灣阿誠》、《台灣霹靂火》等「高」收視率節目,平均卻只在10%上下浮動(
3、單日最高15.72%);至最近2年,最高者竟然不及5%2006年1至2007年9月,以每月第一天的21日樣本為準,各種類行節目的最高收視率僅有2日超過4%,查詢潤利.艾克曼公司廣告資料庫所得:http://www.rainmaker.com.tw/mrd.htm。中國大陸的書籍夾其價格與學人數量的優勢,晚近據業者不無誇張地推估,研究所以上的人文社會學科,從2002起5年之間,可能有四至五成左右的閱讀書籍,業已由簡體字提供陳穎青(2006)<山崩水潰的台灣出版業>,《中國時報》,12月5日,A15版。。1980年代起與台灣並稱小龍小虎的南韓、香港與新加坡,在這段期間同樣領受科技變遷
4、與經貿自由化的衝擊,但其傳媒景觀仍然相對穩定。電視方面,無線電視依舊是南韓刊載於2005年6月22日《武漢晚報》的資料顯示,南韓迄當時最受歡迎的10部電視劇,第一名是<初戀>(65.8%),在韓首播於2003年9月15日至2004年3月30日,最受海外歡迎的<大長今>是第十57.8%。此後雖衰退,但2006年前10名仍在22.6%<宮>至38.5%<朱蒙>之間(東方早報,2006.1213日)。與香港香港以2007年8月最後一週的無線明珠台為例,前10名介於19-32%。http://jade.tvb.com/k100/rating/的主流,每年仍然還有數十檔次節目,坐擁20~4
5、0%或更高的收視率這裡並未說韓國或香港的電視表現是典範,但張明宗教授的說法讓人乍舌:「從產業經濟學的觀點,台灣的電視產業絕對是一個典範」,我國節目不能外銷,但消費「卻非常國際化」(《蘋果日報》,2006.1.12)。11。香港電影號稱衰退已有10年,港片票房卻猶能持有三成以上;至於首爾電影,更是讓人驚訝,21世紀以來,韓片佔本國電影票房的比例,都超過了50%,2006年更達63.8%。新加坡政府不改素習,微觀言論的規約,放寬有限,平面與電子傳媒集團的形成與運作,持續維持宏觀調控袁舟(2003)《媒體集團的經營與管理:新加坡報業控股的成功之道》,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台灣的傳媒異
6、象,還有更多,再舉其中一項:六或七個24小時新聞頻道早熟,在1996年就已經大致成形,舉世所無。順此而衍生的效應,比如製作資源因頻道多而遭瓜分,於是投入嚴重不足,以致於新聞與談話節目的質量更加低下,受眾品味轉向輕薄短小的速度加快,從而負面牽制了平面新聞的表現。過去20載,國籍身份的認同政治急遽膨脹與強化,但賴以表達「想像共同體」的影視傳媒,卻在台灣因畸形成長而萎縮了台人身份的良性建構空間,委實突兀。政府同樣奇特何以至此?原因總是眾多,彼此交錯滲透。抽絲剝繭談何容易?但千絲萬縷,總得起個頭,就從權威當局說起。以後見之明審視,如同任何威權專制政體,解嚴前的台灣政府限制與壓制傳媒消極自
7、由的頻次與能力,相當密集與高超。但是,有別於南韓與新加坡政府的台灣獨特色彩,在於欠缺有效的、進步的積極傳播政策,以致於競爭逐利且歸私的傳媒廠商之市場行為,少受有效節制。並且,很奇特地,相較於自由港香江,台灣的總體電視政策,反可以說更接近於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私人資本進入電視市場的門檻,以及廠商因應電視特殊性而所需肩負的責任意識與能力,兩相低疲;市場的傳媒行動者,得到了接近徹底的自由,社會的民主需求,遭受莫大的侵蝕。自由民主歷來並比排列,至此遭遇反諷。台灣的國家機器展現這個特殊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