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ID:19129885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1页
《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2页
《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3页
《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4页
《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兵车行》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材依据  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27“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  设计思想  以尊重学生为原则,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学生对杜甫虽很熟悉但很零星没有系统,本专题就是要从理论上系统把握杜甫的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七言古诗的有关知识和有感情地朗读歌。  2、过程与与方法:反复诵读吟咏和分析诗歌结构,培养学生在反复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

2、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身受其害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身受其害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诵读吟咏中体会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朗读课文,弄清诗歌大意,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简单复述文章内容(提示: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多媒体制作《兵车行》ppt,对课文的有感情朗读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3、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如是说。李白把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到了顶峰,而杜甫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到了顶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有,只能寄希望于“群公“。前面几堂课我们研究了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我们再研究杜甫的诗。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一生写过不少以战争为题材的诗,今天我们来读他在天宝年间写的为人民呼喊的杰作《兵车行》。(大屏展示课题)  二、简介杜甫  杜甫大家都很熟悉,老师在这就不重复了,只是问一下有两个称号,还有谁记得?(诗圣“诗史”)为什么?(许多作品显示唐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内容上,感情深厚、浓郁

4、、忧愤、蕴藉;顿挫,主要指形式上,诗歌的起承转合处跌宕有致、徐急相间。  三、背景(大屏展示)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仅在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和鲜于仲通进攻南诏就丧师十万,朝廷乃大举兵,于是出现官吏到处捕人,连枷送旨军所,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的摧肝裂肺的图景。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的图景写下的。  四、释题(大屏展示)  “行”,属“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表感叹,音节、体律比较自由,富于变化。“行”是乐曲的意思。  五、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大屏先展示思考题,后展示全诗,教者声情并茂朗读)  1、这首诗主

5、要写的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哪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亲人送别出征士兵)  2、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身受其害)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怨愤,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读好本诗)  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大屏展示)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弄清诗歌大意,简单复述文章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沉郁顿挫的特点。  七、分析鉴赏思考以下问题(大屏展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教者总结)  1、第一行几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征人出征图)  2、第二行几句诗

6、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亲人送别图)  3、在送别图中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4、“爷娘妻子走相送”的“走”字写出怎样的情形?(写出了亲人被突然抓兵,又被急促押送出征,眷属们追奔呼号,去作那一刹那的生离死别的情形。是何等仓促,何等悲愤。)  5、牵衣顿足拦道哭”又写出怎样的情形?(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得细腻入微。)  6、这二幅图有什么作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  7、造成这样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体现在哪句诗?(造成这样悲剧的根源是统治者穷兵黩武、大肆征兵)(“但云点行频”,“点行频”是

7、全诗的诗眼)为什么是全诗的诗眼?(一针见血地点出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是皇帝老儿)  8、为了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歌主要塑造哪两个人物形象,诗人采用什么形式,从哪三个方面内容去写的?(形象:征人和“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作者自己。形式:问答形式。作用:增强诗歌的真实感。征人诉苦从三方面:(1)抓兵。从“或从十五到意未已”,十五岁,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武,远离父母去防河,是何等可伶,连里正也动了侧隐之心,替他束发。四十岁,头发浑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不料又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