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兵车行》教案

苏教版《兵车行》教案

ID:13491562

大小:147.0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7-22

苏教版《兵车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兵车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兵车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兵车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兵车行》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兵车行》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语文教案2014年3月课题兵车行总课时一课时教具教案、学案、多媒体课件主备人朱先平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学习。一、测标:欣赏课文朗读方法:1、找诗眼;2、定基调3、寻关键;4、理脉络5、明主旨;6、知妙处二.达标(一)、导入河山日月本平平一触此老奇趣生《杜诗详注》(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1、读书游历时期(712——747)35岁前祖父杜审言,是三朝宰相。杜甫24岁考进士未第。这一时期代表作《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却落得个“都市卖药,寄食友朋”。这一时期代表诗作《兵车行》、《丽人行》,对“安史之乱”前的开边政策进行讽刺,反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亲历“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仕途几经辗转,生活充实,佳作较多《春望》。“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后寓于成都杜甫草

3、堂。诗作、《蜀相》《登高》《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70年,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53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语文教案2014年3月杜甫到长安后满以为从此可以“立登要路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每一个伟大的灵魂都是痛苦的”。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杜甫一生“忧”,其现实主义诗风凸显一个“悲”字,具爱国性和人民性,有责任感、忧患感和苍凉感。《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写

4、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兵车行》这首诗,就是诗人41岁时写的。(三)、鉴赏评价1、诗眼是什么?“点行频”是叙事总纲。既为下文蓄势,又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2、造成惨别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把边庭战士的重大伤亡和统治者的拓边野心作

5、对比,指出了战争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全文的主旨。.3、理清思路:A、从哪些角度来写送别场面?车马声:兵车隆隆,战马嘶鸣,诉诸听觉弓箭在腰:从视觉角度,说明队伍整装待发,就要被押送前线。B、征夫控诉天怒人怨文眼:“点行频”说明征役的无比沉重感情基调:(悲愤)怨愤(激愤)结构:层层推进:凄惨诀别→频繁征兵(纲)→超期服役→士兵命苦→战争惨烈→战事祸农→百姓怨愤4、重点句子的理解:A、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读罢使人心酸不已。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

6、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53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二语文教案2014年3月,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残酷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B、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两句写社会心理的变化。白居易说“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此处杜甫却如此说。反差极大。在封建社会,人们重男轻女,生男则有弄璋之喜,生女则弄瓦之恶;可是现在反以生男为“恶”,生女为“好”。这种变化是由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造成的,反映了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这样的不平常的心

7、理变化实际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此古人才有“宁为治世之犬,不为乱世之人”的感慨。5、比较阅读,思考问题:古风•其十四李白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将这首诗跟《兵车行》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学生讨论)答案:李诗写人民的苦难,写得很概括,采用的是远视角;杜诗写人民的苦难,采用的是近视角,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行人”)形象实现的,十分具体。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是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李白虽然看到了人民的苦难,但表现了他的飘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