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29298
大小:1.13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8-09-27
《国培计划(20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初中思品学科培训综述第三期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研修辅导专家团队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主编:朱小蔓编委:曹金龙李宝玉李晓吴蓉成平李敏杨启华钟晓琳王慧王平2012年11月3日本期导读l刊首寄语为人的幸福而教育/朱小蔓l团队之声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方向/朱小蔓课程标准的角色及新型的教材观/李敏、钟晓琳让思想品德课程奏响生命之歌/成平公民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王慧l精彩互动l研修心得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心/邵井超关注课堂细节,注重有效教学/姜爱英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耿
2、芬娟如何看待体罚学生?/余泽泉教师要有爱/芮成建l优秀作业推荐张吉平、张纬婷、陈建平、彭媛媛、古桂云一个多月的时光,我们在这里相聚,留下彼此或深或浅的足迹,收获了不同的成长和记忆,它将伴随我们在追寻教育理想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在此,分享一篇短文,作为这一期的刊首寄语,让我们感恩相遇,感谢这里的气息,在日以继夜的教育工作与生活中带着理想和信念同行,我们不孤单。为人的幸福而教育在目前依然流行的教育观念中,中小学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人的幸福与否,取决于成年后事业是否成功;而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的事业
3、成功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在这种教育观中,儿童阶段的快乐与幸福并不重要,它只是正是人生的一个起步阶段。为了将来的成功与幸福,我们有权利剥夺,也完全可以剥夺孩子们今天的快乐。在这种教育观中,它将成功——学业与工作上的成功——与幸福简单的等同起来了。所以,能够帮助孩子获得学历与就业的“学科知识”,不仅被提到教育中最核心的地位,甚至产生了将传授学科知识当成唯一目标的错误倾向。一个人的幸福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被忽略不计;教育,狭隘地被理解为各种学科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而当传递外在的、客观的学科知识成
4、为教育的主要内容甚至唯一内容,知识之间有很少构成联系,知识也很少在生活中被应用的时候,人的精神发育与个性就在客观的、碎化的知识这一“标准件”面前被抹平、被延误、被伤害。教育不应只是成人生活的准备,而应该是伴随人终身的生存方式。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着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在人的和谐发展中,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人类共享性价值观、传统文化,应该与人的身心发育水平、个性、不同的智力特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知识,应该与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审美能力、情感态度等相互作用、和谐统一地融合在一起。终身幸福的概念,应该既包括
5、未来远大理想的实现,也包括当下的每一个小小的成功与快乐、每一个具体的人生感悟。作为一种生存方式的教育,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的方式,是培养生活的良好习惯和积极态度。培养一种积极主动的、有强烈愿望和热情的生活态度、个性化的、具有综合性、批判性与反思性的思维能力,正是人不断提升道德和创造力的根本基础。从终身教育这一角度来说,教育既是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应该是教师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儿童在接受教育,教师自身也应该是在继续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视为年长者的文
6、化生命与年幼者的文化生命的交融和互补,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同生共长的特殊结构。教师,不仅应该是创造性知识传递者,不仅应该是促进学生人格发展者,他同时也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一个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不断汲取新知而调整教育行为的研究者。也就是说,教育,不仅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同时也是为了教育从业者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新时期的教师,应该自觉地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称为教育幸福的创造者。(作者:朱小蔓)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方向朱小蔓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
7、生活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基于这种新的问题背景,我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调整的重心不在于实现工艺学上的某种技术转型,而是要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一、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方向朱小蔓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基于这种新的问题背景,我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调整的重心不在于实现工艺学上的某种技术转型,而是要唤醒道德
8、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一、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方向朱小蔓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基于这种新的问题背景,我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调整的重心不在于实现工艺学上的某种技术转型,而是要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一、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