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98665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1
《2018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虽有嘉肴》教学设计郑林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3.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情感与态度目标: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
2、过程一、导入(用《礼记》中的名言引入,增加学生文学知识,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二、了解作品。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礼记》,又名《小戴礼
3、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2、了解《学记》。《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学记》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
4、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3、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三、齐诵读,初步感知课文(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5、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通假字: 兑命 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3)、然后能自强。(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一词多义:(1)、其
6、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2)学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教)4、四读课文,读懂文意。 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四、研读品析 (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大意后,归纳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
7、,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进一步论证了教人是学习的一半。五、拓展延伸,启迪智慧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1)、学是第一位的,不
8、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六、 总结1、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