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

ID:18871503

大小:90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21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_第1页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_第2页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_第3页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_第4页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陈琳袁志刚【内容提要】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关键词】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内在传递机制一引言代际收入流动性是指子代在收入分

2、布中所处地位相对于父代的变动情况,是代际社会流动概念在经济学领域的核心体现。社会流动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词汇。从日常生活和大众媒体的使用情况看,它常指代人口在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迁移和变化。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社会流动”一词则专指社会经济状况之间的迁移和变化。且按比较维度的不同,分为代内流动(同一个体不同时间)和代际流动(同一家庭不同代人)两种;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职业、消费等的社会流动。本文研究的是收入方面的代际流动。提高代际收入的流动性在公平和效率方面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动态格局,缓解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压力;由家庭背

3、景等不可控因素所带来的收入差距会导致公众强烈的再分配愿望,而由个人努力带来的收入差距则不然(Benabou和Ok,2001)。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形成“通过努力就可以提高收入”的预期,从而激励人们勤奋工作,并加强对自身和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近年来,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十二五规划就特别强调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注重收入公平。与此同时,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产业升级和持续增长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具备相应的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代对子代的重视和“望子成龙”的观念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

4、进一步加强了代际收入流动性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目前针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研究还不完善。社会学界对中国的代际流动性做了诸多探讨,但主要集中于对职业流动程度的测量;经济学界对收人流动性的现有分析则主要关注代内收入流动。尹恒等(2006)发现中国城镇的代内收入流动性在1990~1995年较大,但是在1995—2002年显著下降;孙文凯等(2007)则发现农村的代内收入流动性大于城镇,且在1986~2002年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后文将表明,这一结果与本文的发现有一定一致性,即从代内和代际两个方面来看,农村的收入流动性都大于城镇,且城乡的流动性在20世纪80年代

5、到21世纪初都呈现出先上升后稳定甚至下降的趋势。首先,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仍没有定论。一方面,社会舆论对“官二代”、“富二代”的讨论,显示了公众对中国代际流动状况的关注,学界也出现了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呼声(蔡洪滨,2011)。但是,经典的社会流动理论则认为,伴随工业化和市场化的代际流动性上升是一种普适逻辑(Blau和Duncan,1967),而这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另一方面,运用微观数据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算也未取得一致结论。王海港(2005)发现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从l988年的0.39上升到了1995年的0.42。魏颖(2009)

6、则认为,1989-2004年,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在0.2~0.8的范围内震荡。其次,由于中国的收入数据较为复杂,使得现有研究大都存在收入定义不一致和样本筛选不细致等方面的问题。例如,王海港(2005)的样本中包含了非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当期收入对永久收入的代表性较差,会导致大幅估计偏误(Nazumder,2005)。而在王海港(2005)的研究中,父代和子代的最高年龄分别达到了79岁和76岁,这也是其1988年城镇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值远低于本文的原因。我们对此进行了详细检验,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来信索取。魏颖(2009)则在农村个人收入中直接纳入了高度相关的

7、人均家庭农业收入,且有效样本在个别年份只有30对。这些问题降低了现有结果的稳健性和可比性。最后,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内在传递机制的规范分析则更为鲜见,已有的相关研究只是对这一问题的某个侧面进行了阐释。杨瑞龙(2010)发现父亲的党员身份在其离职前对子代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从而证明了政治地位在中国代际收入传递中的重要作用;郭丛斌和闵维方(2009)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了教育对创建中国合理代际流动机制的重要性;姚先国和赵丽秋(2006)计算了教育、健康和职业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贡献,但这三者之和也仅能解释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19%。与魏颖(2009)一文类似,该文也

8、存在个人收入纳入人均家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