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

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

ID:18661747

大小:1.35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9-20

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_第1页
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_第2页
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_第3页
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_第4页
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寄生虫学隐孢于虫肺孢子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隐孢于虫(CryptosporidiumTyzzer,1907)是一种寄生于宿主消化道的球虫类寄生虫。最早由Tyzzer在小鼠胃腺上皮细胞内发现并命名。1976年后,才证实本虫可以感染人体。隐孢子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能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已被公认为最重要的人类腹泻的肠道病原体之一。由本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种类繁多至少21种。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引起腹泻,机会致病,与艾滋病有关。一、形态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6m,囊壁稍厚且光滑,无色,成

2、熟卵囊内含4个裸露的子孢子和由颗粒物组成的残留体(residualbody),子孢子为月牙形,大小约1.5×0.75m,无孢子囊,核1个,位于虫体后部。电镜观察下的成熟卵囊。生活史要点①隐孢子虫生活史简单,有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和孢子增殖,均在同一宿主体内进行,称为内生阶段。②人和多种家畜(牛、羊、猫、犬、兔等)均可受染。③寄生在宿主小肠上皮细胞膜与胞质间形成的纳虫空泡内,严重时可扩散到整个消化道。④感染阶段为卵囊。卵囊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厚壁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时,即有感染性,为感染阶段,有传播作用;薄壁卵囊内子孢子在肠腔逸出,直接

3、侵入肠上皮细胞,引起宿主体内重复感染。⑤感染途径为被卵囊污染的水源和食物经口而感染⑥在宿主小肠。子孢子---滋养体---Ⅰ型裂殖体。Ⅰ型裂殖体Ⅰ型裂殖体第2代滋养体---Ⅱ型裂殖体--裂殖子-----雌、雄配子体---合子----卵囊。卵囊薄壁卵囊---子孢子逸出--侵人肠上皮细胞--自体内重复感染厚壁卵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⑦完成整个生活史约需5-11天。⑧厚壁卵囊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可在低温或常温下存活数月并保持感染性。三、致病1.致病机制①隐孢子虫寄生在肠黏膜,使肠绒毛萎缩,变短变粗,或融合、移位和脱落;多种粘膜酶减少;

4、肠上皮细胞出现老化和损落速度加快现象。②破坏肠绒毛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对脂肪和糖类的吸收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持久腹泻。③为机会性致病原虫。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患者,隐孢子虫发育、繁殖迅速,患者发病急,腹泻程度严重,常表现为霍乱样水泻,患者甚至死亡。三、致病2.临床表现: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后常表现为自限性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极少有血样便;伴有消化道症状,腹痛、腹胀、呕吐、纳差、乏力等症状。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腹泻程度较为严重,常为持续性霍乱样水泻,伴有剧烈腹痛、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是艾滋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四、实验诊断1.病原体检查

5、从病人粪便、胆汁、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等标本中查得本虫卵囊即可确诊。标本可以是新鲜的,也可以经甲醛固定。经浓缩后的标本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卵囊为明亮的双折光的圆形小体内含子孢子和深色的颗粒状的残留体。由于未染色的卵囊无色透明,且易与标本中的非特异性颗粒相混淆,故需采用染色方法检查卵囊。1.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法、浓集法)常用的染色方法有:1)金胺-酚染色法经染色的卵囊,需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镜下虫体呈圆形,发出乳白色略带绿色的荧光,中央淡染;似环状。2)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后,标本的背景呈蓝绿色,卵囊为玫瑰红色,可见内部结构。本法缺点为经染色

6、后,标本中存在的非特异性红色抗酸颗粒易与卵囊相混淆,难以鉴别。3)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用本法可克服上述染色法的缺点。本法先用金胺酚染色后,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卵囊同抗酸染色所见,但非特异性颗粒被染成蓝黑色,两者颜色截然不同,极易鉴别,使检出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2.免疫学诊断方法有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病人粪便卵囊或血清抗体。此二法均有市售试剂盒。两者均有高度的特性和敏感性。3.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核酸探针或PCR检测粪便中的卵囊。近年新发展了用生物素等标记的核酸探针结合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卵

7、囊,可检出最底为0.1pg的隐孢子虫DNA,相当于每克粪便中含有5个卵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特别适用于大样本中少量卵囊的检查。五.流行(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及病畜。(2)传播途径:卵囊污染食物、水源,经口感染。(3)易感者:人对隐孢子虫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尤易感染。感染率0.38%~15.21%,0.92%~97%不等。六.防治(1)治疗病人、带虫者和病畜。常用药物有大蒜素、巴龙霉素、螺旋霉素等。(2)加强人畜粪便管理,防止病人和病畜粪便中的卵囊污染水源和食物。(3)注意个人饮食、饮水卫生,提倡喝开水

8、;避免与病人、病畜接触。(4)保护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增强免疫力。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is carinii Delanoe  et   Delanoe,1912)简称肺孢子虫,广泛存在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肺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