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ID:18650572

大小: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0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1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2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3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4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考试说明学习要求魏源与《海国图志》、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思想解放·中国向何处去”2.探讨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时,既要分析维新思想本身的价值,也要适当联系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政治活动,使作用的理解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3.联系专题四的三民主义和必修Ⅰ辛亥革命的内容,完整地建构晚清时期思想解放

2、潮流的框架结构,认识到由器物到制度、由立宪到共和的递进过程。4。联系现实,理解思想解放对于改革开放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二、中体西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形势。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中学,中国传统文化;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4、目的:挽救清政府统治5、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焦点内容:如何维护统治的方式——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6、实践: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兴起(1)内容:①前期,旗号“自强”,

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②后期,旗号“求富”,创办民用工业;③70年代中期起,筹划海防,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主要有:京师同文馆(2)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思想失去原有意义。(3)评价洋务运动:不足: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产生;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创办新式学

4、堂等开了近代教育的先河。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王韬、薛福成、郑观应(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3)主张:革新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4)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2、维新

5、派:康、梁、严复、谭嗣同(1)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①康有为:主张“升平世”,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发变法理论,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康有为思想特点:康有为把传统儒家经学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结合起来,抨击封建顽固势力。思考: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原因:(1)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

6、深刻。(2)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还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3)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宣传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之才,发展近代工业。——作用: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材料:法着天下之公器,变着天下之公理——梁启超③严复:A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倡导“主权在民,否定君权”,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B译著《天演

7、论》,借进化论宣传维新变法,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2)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意义: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论战(实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思考: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①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③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3)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6-9)开始: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①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以变法图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了

8、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爱国性②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