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536403
大小:1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劳而获,创而活”为宗旨,树立农村劳技教育新思维,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创造性为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劳技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劳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二、总体目标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努力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科学化
2、、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包括劳动技术课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
3、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认识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o
4、fficiallyestablishedonJuly1,2013,Yibincity,formerlyknownasthebus,integratedoriginalrongzhoubuscompanyinYibincityandMetrobuscompany,formedonlyinYibincityofaState-ownedpublictransportenterprises,thecompanyconsistsofoneortwo,thirdDivision.Integrationofpublictransportservicesisnotyetestablished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
5、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于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
6、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三、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1、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2)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
7、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工作;(4) 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