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历史脉络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串点引线本专题主要讲述从先秦时期到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包括四条知识主线: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一 百家争鸣礼有教无类德治君轻民贵制天命而用之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影响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
2、思想;幻想回到“_________”的社会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小国寡民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内容影响法家韩非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其______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墨子“_______、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法治
3、兼相爱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特点史料主旨解读信息史料一:孔子的治国理念史料二:孟子的治国理念“为政以德”→孔子“为政以德”的“仁”“德”治国理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民贵君轻”的古代民本思想史料主旨解读信息史料三:道家的治国主张史料四:法家的治国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家强调清静无为,不扰民,核心是“无为而治”“时移事易,变法宜矣”“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认为历史向前发展需要社会变革,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体
4、现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厌世的态度儒家(孔子)“仁”、克己复礼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学派代表主张特点儒家(孟子、荀子)“仁政”“仁义”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体现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诉求法家(韩非子)主张变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体现新兴地主阶级主张变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BCB考点二 汉代儒学儒家经典儒学大一统太学平等竞争官方化考试成绩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特点及影响史料主旨解读信息史料一、二: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5、……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②“天为君而覆露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三纲”“五常”的处世标准,神化君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史料主旨解读信息史料三:儒学地位的巩固史料四:新儒学的影响“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汉武帝起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促进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BAC本讲小结[五年新课标全国卷考题
6、统计——怎样考?][考题统计]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2011年2012年2013年(卷Ⅰ、Ⅱ)2014年(卷Ⅰ、Ⅱ)2015年(卷Ⅰ、Ⅱ)(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卷ⅠT40,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唐代的儒学复兴;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度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2011年2012年2013年(卷Ⅰ、Ⅱ)2014年(卷Ⅰ、Ⅱ)2015年(卷Ⅰ、Ⅱ)(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T24,汉代儒学正统地位及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卷ⅠT24,秦汉借助承天、祭祖加强君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授”卷ⅡT25,西晋时儒家伦理
7、得到强化卷ⅡT24,儒家思想卷ⅡT40,孟子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法制观念[支招新课标全国卷解题之道——怎样做?]C定位知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解读题干信息:古代儒者借古讽今,通过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主旨:借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贤明,社会稳定辨析选项据题干“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信息,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
8、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