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

ID:18174344

大小:1.56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09-15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_第1页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_第2页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_第3页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_第4页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姓名:高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胸外科指导教师:郅兴义;李遂莹20020101非小细胞肺癌中肝素酶基因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河南省胸科医院胸,h科.郑』{’l450003$推荐导师邵-N-义李遂莹舅pzl,l,I大学一附院胸,h科.郑』¨450052{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郑』“450003摘要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人,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侵袭转移是导致其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侵袭转移的两个必备条件为:(1)肿瘤细胞侵犯基底膜(ba

2、sementmembrane,BM)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2)肿瘤血管生成。硫酸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HSPG)是BM与ECM中重要成分,其作用酶为肝素酶。肝素酶主要作用机制为直接破坏BM与ECM,水解硫酸肝素(heparansulfate,HS)侧链,释放并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乍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等生物活性分子,促进血管的生长。VEGF被认为

3、是诱导肿瘤血管:!L{三成作用较强,特异性较高的生长因子,而且还具有增加微瓶管通透性作用,提1供血管形成前肿瘤的营养。现有研究表明,人类多种肿瘤均有较高水下VEGF的表达,且与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关系密切。关于盯素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表达及其与VEGF相关性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课题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izedchainreaction,R。r—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榆测肝素酶基因与VEGF在NSCLC叫J的表达,研究肝素酶基凶与VEGF表达与非小细胞

4、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肝索酶与VEGF在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一者相关件。资料与方法:选用河南省胸科医院2000年5月全2001年10月的肺部手术标本。所有标本分成两份,‘份无菌条件下采集迅速保存于液氮中,一份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迕续切片3张,2张用于免疫组化,一张行HE染色。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术后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肺癌组:65例,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3士7.9岁;鳞癌44例,腺癌21例;低分化癌17例,中分化癌29例,高分化癌19例:P—TNM分期(国际UICCl997分期标准):Ia期6例,I

5、b期7例,【Ia期11例,Iib期13例,IIIa期10例,IIlb期6例,Ⅳ期12例;淋巴结转移34例。(2)肺良性病变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8.5土9.2岁;支气管肺囊肿4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结核9例,炎性假,非小细胞肺癌中刖素酶基凼bVEGF的表达丑兑临床埔螋学意义的研究瘤2例,肿脓肿1例,错构瘤1例。肝素酶mRNA检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技术,VEGF检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1abeledstreptavidinbio

6、tinmethod)。统计学方法采用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与,检验,所有数据均经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水准为O.05。结果:1、肝素酶基因在良性病变肺组织巾无表达,在NSCLC组织中表达率为35.4%。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叭)。2、肝素酶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在远处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叭);Ill期+VI期组高于I期+II期组(P<0.01);低分化组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腺癌组高于鳞癌组(P,5cm组高于最大径<5cm组(尸

7、酶基凶表达率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NSCLC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尸0.05)。35、相关分析表明NSCLC中肿索酶基因表达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