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90564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09
《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职业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践行者和引导者。在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精通美学伦理,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首先,职业中学语文教师不断学习和修养,构建自身崇高的人格品质,从而树立正直、诚实、廉洁、公正以及坦荡谦逊的品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师者形象,在人格上感染学生,以自身“美丽”的人格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重自身
2、语言美和姿态美,也就是说要有完美的业务素养。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就是艺术的策划和实施者。所以,教师要始终站在艺术的高度开展语文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讲到动情处,教师要神情兼备、口齿清楚、普通话发音正确、语调清晰、节奏明快、韵律恰当,并懂得遣词造句,达到妙语连珠的效果。借助自己的眼神、肢体等动作向学生传递文章中的艺术美感,让学生受到教师的行为的感染,从而感受到美的存在。最后,专业中学的语文教师还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在课堂上能够引经据典,把握美学主体和形象,将语
3、文课堂始终笼罩在美的环境下,让学生处处感受美。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美的元素,这就需要相关教学工作和在实际教学工作者要深入挖掘,不断从语文篇章中挖掘出美的信息,向学生进行美学渗透。语文篇章中的很多文章在遣词用句上都很有考究,特别是在一些借景抒情的散文篇章中,更是挖掘美学的重要素材。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仔细推敲于文中的词句,尽量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发现语言中的美[1]。比如在《荷塘月色》中一段落对“月色”进行了描写,分别用了“泻”、“浮”、“笼”等动词,也正是这些动词的
4、使用,使得朱自清描写月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就让学生试着对这些动词进行仔细琢磨,看看能不能用别的动词替换,替换之后的效果怎样。比如把“浮”换成“升”,在语句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纵观全句,发现没有原文的美感,而仅仅是叙述月亮升起的过程,使荷塘不再具有一种朦胧和美感,也不能够更加全面和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文中“美”元素的存在,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效果。 意境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汇,特别是在一些诗歌当中,意境的存在感更为
5、浓烈。在教学中,只要抓住了意境,就等于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抓住了作者的心灵,由此来感悟和探索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变得非常容易。同时,通过意境,让学生更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让学生更加大胆地展开现象,感受诗歌的意境。比如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一诗歌时,要求学生感受“徐志摩”在康桥上对母校的留恋这一情景,展开联想,仔细品读文中的意向和意境,把诗歌中的语言美、音乐美和建筑美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色彩鲜明和线条清晰的美丽的意境[2]。由此,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意向,并根据文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一诗句来感悟全
6、诗以及作者内心深入的情感,领略诗歌的意境美,从而有效渗透审美教育。 在教学中,想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心灵于课文情感的平等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平台上,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促成学生人格和文章任务人格的对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在教学《行路难》这一内容时,在开头的“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就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心境,到诗词中间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让学生感受作者豁达的人格,到最后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学生感悟作者不畏险阻、面向未来、心
7、怀宽广的人格美,从而培养学生大度、洒脱的心境,让学生在逆境中学会保持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形成自身的人格美。 总的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应爱不断提高自己身的意识,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美育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失时宜地向学生渗透审美意识,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满足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满足学生审美的需求。 作者:靳元胜单位:山西省壶关县职业中学 [1]解相梅.浅谈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J].职业,2008,11:117. [2]张
8、天喜,张晓明.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语文美育教学与研究[J].渭南师专学报,1998,04:95-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