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

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

ID:17854870

大小:1.17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9-07

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_第1页
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_第2页
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_第3页
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_第4页
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藥醫不死病_佛度有緣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8期(民國99年6月),1-5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係**祝平一摘要本文從「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一語,分析明、清的醫療情境,探索時人如何詮釋醫病關係與疾患的意義。本文認為「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所指涉的心態源於醫療市場缺乏管制,醫生素質不齊,醫療理論、文本與治方之多樣性。在此情境下,擇醫仰賴口碑與推薦、市場上充斥過多的選擇與訊息,使病家既輕信又難以專信醫家;而醫家則抱怨無法掌握醫療過程,雙方遂將緊張的醫病關係投射於宗教的宇宙觀上。機緣與果報遂成為醫病理解疾患意義的

2、中介,成為自由醫療市場中那隻看不見的手,讓醫病雙方訴說著醫療失敗時的委屈與不滿,並在這宗教宇宙觀的基礎上,自行備藥、避免藥害、省心行善或解罪求福。關鍵詞:醫病關係、醫療市場、宗教與醫療、藥害、醫療風險*本稿原為慶祝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八十週年而作,初稿發表於2005年「從醫療看中國史」學術研討會。收稿日期:2009年7月24日,通過刊登日期:2010年4月16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八期一、前言本文從「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一語,分析明、清的醫療情境,探索時人如何詮釋醫病關係和疾患的意義。這一諺語散見於像《金瓶梅》

3、、《醒世恒言》和《醒世姻緣傳》等小說中,亦見於《閒情偶記》和《吳下諺聯》等文人的著作。大致元末、明初以來便有此說,明末以降更常見於小說中。有趣的是,這對諺聯要到明、清才進入佛教典籍。看來是明、清人先借佛教的比喻來1描寫醫病關係,然後佛教徒才藉以言說眾生之化渡。醫療乃是病家與醫家在一定的體制框架與文化脈絡間的互動,也是人們透2過語言以建構、理解和應對疾患的過程。意義的建構始於語言,而流行的諺語正是揭露社會心態的探針。「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既傳達了醫藥有其限制,因莫可奈何而安之若素的傳統智慧;也世故地對待看病如碰運氣的醫病關係;乃至用以嘲諷醫者之無能。像這樣依著

4、不同文脈,產生不同效果的諺語,正好提供理解明、清醫療世界與疾患意義的鑰匙。然而使用語言,產生意義,乃嵌鑲於特定的社會情境與文化脈絡。因此,本文從醫者的競爭策略,醫學文本的生產以及醫療知識的性質,釐清此諺語所描述的醫病關係。「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雖不致於像十九世紀歐美流行一時的「治療虛無主義」(therapeuticnihilism)那麼極端,認為一切治療都沒效,還不如等病家自癒,卻同樣表示明、清人對醫藥效果投以懷疑的目光。不同的是,站在「治療虛無主義」背後的是「自然」,醫者只是「自然」的助手,幫助病家自行療3癒,從而鼓勵另類療法與社區治療等醫療實踐的方向。「

5、藥醫不死病,佛度1此乃以「藥醫不死病」為關鍵詞,查閱「中國基本古籍資料庫」、「中央研究院漢籍資料庫」與「中華電子佛典資料庫」所得的結果。此諺尚見於《禪真後史》、《快士傳》等等。2ArthurKleinman,TheIllnessNarratives:Suffering,Healing,andtheHumanCondition(NewYork:BasicBooks,1988),pp.3-55.3PaulStarr,“ThePoliticsofTherapeuticNihilism,”TheHastingsCenterReport6:5(1976),pp.24-30

6、.PeterMorrell,“Therapeuticnihilism,”http://homeoint.org/morrell/articles/nihilism.htm(2005/10/8查閱)。-2-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有緣人」卻表達出當時人以命運和機緣,來理解疾患、醫療與醫病關係的意義,從而將醫療安置於明、清庶民佛教的宇宙觀中。4自從ArthurKleinman以台灣為例,研究漢人社會中的醫病關係後,不少5歷史學者也注意此一課題,並已有多篇論文描繪明、清醫病關係的輪廓。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本文探討明、清醫療市場的結構如何形塑醫病關係,以及6人們的因應策略

7、和行動。必須附帶說明的是,本文雖以明、清為斷,取材則主要來自清代,此乃因明代醫病關係的研究較多,不必在此重複。其次,從明到清,醫療體系益趨多元化。明末清初時已有零星的西方醫療知識輸入,但基本上是配合宗教教義,彰顯上帝創造之精巧,與醫療本身的關係並不密切,也7未挑戰中國的醫療體系。清代版圖擴大,除了精於外科的蒙古大夫,另有奠基於印度醫學的藏醫、承接西方古典四液說的回醫,為清朝境內不同族群的人4ArthurKleinman,PatientsandHealersintheContextofCulture:AnExplorationoftheBorderlandbetw

8、eenAnthropo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