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

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

ID:17849667

大小:3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07

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_第1页
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_第2页
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_第3页
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_第4页
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浅谈“构造法”解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构造法”解题一.构造函数解题例1.(1)在实数范围内解。(2)解不等式方程与不等式都是高次的,展开求解是不现实的。根据其自身特点,分别作适当的变形,然后构造函数,再利用函数的有关性质求解。(1)原方程变形为。设函数,上述方程即为。由于在上是单调增函数,故若,则必有成立。因此,即,故原方程有唯一解。(2)设,,易证f(x)在区间上为增函数。,为奇函数,从而f(x)在区间上为增函数,原不等式可化为,即,即。点评: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是函数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性质,要熟练掌握函数的图象的几何特征和代数含义,它们在研究方程、不等式中经常用到。二.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解题例2.已知三内角A、B、C的大小成

2、等差数列,且,求A、B、C的大小。由题知,联想到-7-,由A、B、C成等差数列,得,故。是方程的两根,得。当A

3、,可以构造三角形,同理,另两个根式也可构造三角形,利用几何图形进行证明。根据题意构造图形(如上图),其中AB=a,BC=c,BD=b,,由余弦定理得:在中,,则。但当A、D、C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此时,,即。,即点评:本题若不构造一个三角形,而是运用三角知识解题,直接将两边平方,则无论是用综合法还是分析法,不仅计算过程十分复杂,而且很不容易说明。例5.设关于的方程在区间(0,)内有相异的两个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设,则由题设知,直线与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7-即原点O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即。解得:。又因为、,且,直线不过点(1,0),即。所以,即点评:将代数问题构造平面图形后

4、,用平面解析几何的有关知识解题,实际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应用。巩固练习:1.求函数的值域。分析:由于可以看作定点(2,3)与动点(-cosx,sinx)连线的斜率,故f(x)的值域即为斜率的最大、最小值。解:令,则表示单位圆表示连接定点P(2,3)与单位圆上任一点(,)所得直线的斜率。显然该直线与圆相切时,k取得最值,此时,圆心(0,0)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1,即所以故2.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共点,求的值。分析:由条件知为某一元方程的根,于是想法构造出这个一元方程,然后用韦达定理求值。-7-解:设(m,n)是三条直线的交点,则可构造方程,即(*)由条件知,均为关于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根。由

5、韦达定理知3.已知实数x,y,z满足,求证:分析:由已知得,以x,y为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再由判别式非负证得结论。解: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其中x,y为方程的两实根所以即故△=0,即4.求证:若,,则分析:待证式的左边求和的分母是三次式,为降低分母次数,构造一个恒不等式。所以左边故原式得证。-7-5.已知实数x,y满足,求证:分析:要证原式成立,即证即证由三角函数线知可构造下图,此时不等式右边为图中三个矩形的面积之和,而单位圆的面积为,所以故结论成立。6.已知a、b、c、d是四个不同的有理数,且(a+c)(a+d)=1, (b+c)(b+d)=1,求(a+c)(b+c)的值。 分析:由(a+c)(a

6、+d)=1及(b+c)(b+d)=1,构造方程(x+c)(x+d)=1 可知:a、b是它的两个根,该方程即: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a+b=-(c+d)7.已知x,y,z∈(0,1),求证:x(1-y)+y(1-z)+z(1-x)<1分析:此题条件、结论均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然而难以直接证明,不妨用构造法一试。证明:构造函数f(x)=(y+z-1)x+(yz-y-z+1)∵y,z∈(0,1),-7-∴f(0)=yz-y-z+1=(y-1)(z-1)>0f(1)=(y+z-1)+(yz-y-z+1)=yz>0而f(x)是一次函数,其图象是直线,∴由x∈(0,1)恒有f(x)>0即(y+z-1)x+(

7、yz-y-z+1)>0整理可得x(1-y)+y(1-z)+z(1-x)<1证明:构造边长为1的正△ABC,D,E,F为边上三点,并设BD=x,CE=y,AF=z,如图1显然有S△BDE+S△CEF+S△ADF<即x(1-y)+y(1-z)+z(1-x)<这道竞赛题能如此简洁、直观地证明,真是妙不可言。8.已知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试证:bc(a-b)(a-c)+ac(b-a)(b-c)+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