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91858
大小:23.6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05
《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与应对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与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各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了积极思考,但客观现实仍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认识,深化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规律性把握。就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而言,既用舆论学原理观照网络舆论的生成,也可借用物理学的“混沌理论”观照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把网络舆论控制简单地等同于网络媒体控制,忽略了网络舆论控制与社会控制和公共管理的互动等等。革新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必须全面更新危机管理思维,尊重危机生成管理规律,创
2、新架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策略技术。 关键词:网络舆论危机;生成逻辑;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08/09-0096-04 近年来,一些重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使人们认识到了网络对社会监督的巨大作用,但网络舆论危机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威胁。如何因势利导,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与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舆论危
3、机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各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了积极思考,但客观现实仍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认识,深化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规律性把握。就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而言,既用舆论学原理观照网络舆论的生成,也可借用物理学的“混沌理论”观照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把网络舆论控制简单地等同于网络媒体控制,忽略了网络舆论控制与社会控制和公共管理的互动等等。革新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必须全面更新危机管理思维,尊重危机生成管理规律,创新架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策略技术。 关键词:网络舆论危机;生成逻辑;
4、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08/09-0096-04 近年来,一些重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使人们认识到了网络对社会监督的巨大作用,但网络舆论危机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威胁。如何因势利导,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与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网络舆论危机事件不断增多,社会各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了积极思考,但客观现实仍需要我们不断创新
5、认识,深化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规律性把握。就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而言,既用舆论学原理观照网络舆论的生成,也可借用物理学的“混沌理论”观照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机制。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把网络舆论控制简单地等同于网络媒体控制,忽略了网络舆论控制与社会控制和公共管理的互动等等。革新网络舆论危机应对思路,必须全面更新危机管理思维,尊重危机生成管理规律,创新架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管理的基本框架和策略技术。 关键词:网络舆论危机;生成逻辑;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08/09-009
6、6-04 近年来,一些重大的网络舆论事件使人们认识到了网络对社会监督的巨大作用,但网络舆论危机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形成严重威胁。如何因势利导,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逻辑 用舆论学原理观照网络舆论的生成 舆论学告诉我们,舆论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当社会出现某一新问题时,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基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素养,自发地、分散
7、地表示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逐渐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会舆论。政治领导集团或权威人物,按照人们的意愿,提出某种主张或号召,并引起广泛共鸣,也可转化为社会舆论。这两类舆论形成过程,实际上在相互转化,或先从群众中来,然后经权威方面传播到群众中去;或经过权威方面的组织和动员,然后再传播到群众中去。我们可用此逻辑去观照网络舆论的生成。 1.网络媒体被称为是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日趋普及,网络因其便捷以及自由的交互性,迅速成为反映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之一,其
8、重要性与日俱增。网络舆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新闻评论、BBS论坛、博客、播客、聚合新闻(RSS)、新闻跟帖及转帖等等。 2.由于公众自我意愿表达的不断强化,加上人们在生活、消费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任何质疑、批评、呼吁、诉求都可通过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