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0650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医药学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小儿肠套叠317例病因分析及早期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医药学临床医学论文题目:小儿肠套叠317例病因分析及早期诊断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的小儿肠梗阻第一位的疾病。不少肠套叠都是先在儿内科住院、治疗,病情无缓解,继而出现肠套叠的典型症状,请外科会诊才转科治疗。如何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不但需要儿科临床医生熟悉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还需要儿科临床医生了解肠套叠的病因,如此才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资料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从1988~2005年共收治小儿急性肠套叠317例,男218
2、例,女99例,男女之比为2.2∶1。年龄最小的为3个月,最大的为2岁4个月。6个月以下的有241例,占76.0%;1岁以上36例,占11.4%。病程在24h以内105例,占33.1%;>48h的94例,占29.7%。肠坏死穿孔5例,占1.6%。继发性肠套叠7例,均为肠道畸形,占2.2%。原发性肠套叠310例,其中灌肠复位213例,复位率为67.2%。手术复位104例,其中肠切除吻合术8例,占2.5%;阑尾切除术4例,占1.3%。具体情况见表1~3。表1原发性肠套叠310例病因其中肥胖患儿228例,占73.5%;人工喂养193例,占62.3%。表2继发性肠套叠7例病因(均手
3、术治疗)表3317例治疗措施2临床资料分析2.1婴幼儿肠套叠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原发性肠套叠310例中136例病因不明,即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大部分患儿发病前都存有易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道感染等。这种肠道感染多系病毒引起的腹泻,因为手术中发现肠套叠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管无明显的器质性改变(如肠管水肿、渗出等),仅1例发现肠壁有点片状脓苔,应考虑细菌性肠道感染。从手术复位的病例中我们选择10例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取淋巴进行病毒检测,其中8例检测出腺病毒。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肠套叠患儿在复位前取咽拭子12例检测出腺病毒阳性8例。有腹泻病史患儿留大便14例,检
4、测出轮状病毒9例。以上均说明婴幼儿肠套叠发病与病毒感染相关。2.2小儿肠套叠发病急,病程短,继发性肠套叠少见本组患儿发现肠道器质性病变:小肠憩室4例,回肠纤维索带压迫2例,回盲部黏液囊肿1例。其中回盲部黏液囊肿1例,生后于1.5、3.5、4.5个月共3次发生肠套叠。前2次均在外院进行灌肠复位。第3次在我院经结肠造影明确诊断后即行手术探查。术中见系回结型肠套叠,回盲部肠腔内黏液囊肿约2.5cm×1.5cm×1cm大小。术中首先将肠套叠手法复位,然后纵行切开盲肠,摘除囊肿,缝合肠壁,并行盲肠造瘘减压,术后痊愈。可见小儿肠套叠反复发作,应考虑肠道器质性病变,不满足于灌肠复位,及
5、时手术探查,处理原发病变。尤其发生在年长儿的肠套叠,更应该放松手术适应证。2.3肠套叠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如何从临床的角度早期正确诊断、早期优化治疗,浙江诸暨的祝氏提出了简化诊断方案[1]。即把肠套叠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阵发性哭吵、血便、呕吐、腹部肿块以及伴随症状,腹胀、脱水、尿醋酮的严重程度,量化指标,计分在9~15分之间可诊断为肠套叠,>15分大多需要手术。儿科医生只要仔细检查,综合分析,不硬性规定某一症状(如血便、肿块)的出现,一般基本可以及时做出初步诊断。对于可疑病例,腹部B超是最好的辅助诊断。2001年以来,我院对101例肠套叠的患儿B超诊断符合率达89.1
6、%(90/101)。X线检查是肠套叠患儿明确诊断的必须检查,并且水压灌肠复位是肠套叠治疗的最优方法。本组317例肠套叠患儿中有213例通过灌肠复位,占67.2%;手术复位104例,占32.2%。手术率比较大。因为部分患儿症状比较轻,灌肠复位后患儿家长不同意住院,在门诊进行治疗,这部分病例没有统计在内。如果把门诊灌肠复位的病例统计在内,估计总的灌肠复位率在80%以上。3讨论小儿急性原发性肠套叠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近来不少学者纷纷发表文章,认为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2,3],从本组病例资料分析,大部分患儿发生肠套叠前都有先驱症状如上呼吸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
7、、肠道病毒感染腹泻等。只有43.87%的病例不明原因。病毒感染引起肠套叠的机制可以从3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压迫或牵拉肠腔,造成肠管蠕动不协调进而诱发肠套叠。另一方面是肠道病毒感染后,肠壁淋巴滤泡增生,肠壁相对增厚,肠环形肌舒张相对延迟,局部肠管相对处于痉挛状态,容易作为肠套叠的起点被推入远端肠腔内造成肠套叠。第三方面是病毒感染后,血液中的毒性物质可以破坏肠蠕动的正常节律性,引起肠蠕动不协调,诱发肠套叠。有资料表明,病毒性腹泻发病后7~10天血清胃泌素值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而肠套叠病例中血清胃泌素值也明显高于正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