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

ID:9139091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9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_第1页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_第2页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_第3页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_第4页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分析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医院湖南长沙410000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方法木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门诊急诊超声检查,同时经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的84例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木组84例患儿,经超声检查典型肠套叠块78例,其中2例第1次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复查超声检查发现肠套叠伍块;非典型伍块6例。78例患儿均于当天行空气灌肠,78例超声探及典型肠套叠块及2例非典型毡块的患儿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为肠套叠,4例非典型包块的患儿在X-线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时未见明显

2、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复查超声检查,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10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复发后再行超声仔细扫查,1例肠息肉继发肠套叠,1例肠壁肿瘤并发肠套叠,手术后证实。讨论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比较特异,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对临床诊断小儿肠套叠有重要临床价值,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有6例患儿被漏诊、误诊。小儿肠套叠是外科急腹症之一,尤其是小儿急腹症中是最常见的疾病,既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透视来进行诊断,但常因临床症状不典型而被漏诊、误诊。近年来,因超声检查成为木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木文对2010年1月至20

3、15年3月在我院门诊急诊,经超声显像检查诊断为肠套叠患儿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木组资料84例患者,男45例,女39例。年龄90d〜9岁,平均(1.5±3.5)岁。2岁以下37例,2〜5岁的25例,〉5岁的22例;发病时间3h~5d。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同,多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阵发性哭闹不安就诊,大便常规检查仅有8例患儿有典型的果酱样黏液便,腹部查体大多因患儿不合作而未扪及包块,仅有9例患儿扪及包块,包块均位于右侧腹部。1.仪器与检查方法用西门子X3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

4、适当调节增益和聚焦。肠套叠声像图表现有一下几种特征:(1)腹部混合性包块;(2)横断面成“冋心圆征”,外圆呈均匀的低冋声,为远端肠壁冋声,中间和内部2个环状壁稍增厚,是被套入的近端肠管水肿、坏死发生后表现为增宽的低回声水肿带;(3)纵切面呈“套简征”;(4)肠壁增厚,呈低冋声。典型肠套叠包块同吋具备上述4项特征,部分患儿在包块内可见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1例含肿大的阑尾。检査吋患儿取仰卧位,常规腹部扫查,发现病灶后作纵切、横切及斜切扫查,配合患儿体位改变,实吋观察病灶情况,病灶显示清晰后停帧,记录包块位置,测量“同心圆”外圆、中心圆、“套简征”的直径大小

5、并记录之,同吋观察病灶内肠系膜淋巴结情况。之后进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治疗后进行超声复查及随访。结果1.84例中78例患者具备典型肠套叠声像图特征,6例仅横断面呈“同心圆”征;26例患儿包块内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病例套叠部位外圆直径24〜50mm,平均(36±ll.2)mm;中心圆直径11〜36mm,平均(25±2.7)mm。纵切扫查,“套简征”直径为20〜60mm,平均(50±10)mmo2.肠套叠包块以右侧腹部多见(占95.24%,80/84),尤其是右上腹;其中,右上腹72例(占90.00%

6、,72/84),右下腹2例,右中腹6例;左侧腹部4例(占4.76%,4/84),其中左上腹2例,左下腹2例,4例在2个部位同吋超声探及肠套叠包块。3.78例患者中,10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总共复发15次,复发1次8例,复发2次4例,复发3次2例,复发4次1例。1.治疗结果本组84例患儿,由超声探及典型肠套叠包块78例,其中2例第1次超声检查未见异常,第2次超声探及肠套叠包块;非典型包块6例,78例患儿均于当天行空气灌肠,78例探及典型肠套叠包块及2例非典型包块的患儿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为肠套叠,4例非典型包块的患儿在X—线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吋未

7、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其中2例复查超声检查,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1例肠总闪继发肠套叠,1例肠壁肿瘤并发肠套叠。76例(包括5例复发病例)空气灌肠成功;手术8例,其中奋4例合并阑尾炎而同吋行阑尾切除手术,1例肠息肉继发肠套叠,1例肠壁肿瘤并发肠套叠均行肿块切除术,2例因肠梗阻肠管因长吋间缺血坏死作部分手术切除。讨论婴幼儿肠套叠肠管无器质性改变为原发性,婴幼儿肠套叠约95%是原发性的,一般发病年龄6个月-2岁,90%〜95%由于肠蠕动紊乱、肠系膜过长、回盲部活动度大或感染等引起[1】。也旮学者认为苏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2],病毒感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195

8、5年Kiellen首先于肠系膜淋巴结中分离出腺病毒。病毒感染可引起冋盲部淋巴结增生,肠黏膜淋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