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702756
大小:20.4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04
《高校校办企业经济审计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校办企业经济审计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校办产业特别是校办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办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审计发现主要表现为:学校与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薄弱,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健全;违反国家财经法规,设置”小金库”;违规投资,虚盈实亏,编造虚假财会信息;个别人员营私舞弊,违法犯罪等。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经管理;审计;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校办产业特别是校办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校办企业,尤其是在信息技术、
2、生物制药等领域的企业,已经成为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著名企业。这些校办企业的发展,在促进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养创新人才以及补充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办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高校联审时审计组发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一、企业重组,未按原投资比例分配“未分配利润”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在审计某校控股的A公司时发现,截止到XX年8月底,公司未分配利润累计为500万元。XX年9月,该公司实行重组,由该大学、公司职工持股会和另一科技投资公司
3、共同投资,组建新的有限公司。在重组时,将原公司“未分配利润”500万元全部转为职工持股会所有。 审计依据及结论 上述做法违反了原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加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该通知明确指出:“严禁各种以明晰产权为名,把国有资产无偿或低价卖给集体或个人,搞负债持股或以行政干预方式有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量来损害国家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 企业创造的利润属于所有者,未分配利润是留在企业里尚未分配的利润,是属于所有者的。在本案例中,该大学拥有原公司90%的所有权,理当拥有未分配利润的90%,即450万
4、元。而上述重组方案却把500万元全部划给职工持股会,少记学校的所有者权益450万元。据此,审计组作出审计决定,要求该校办企业纠正上述做法,重新确定重组方案。 二、以借款名义抽逃出资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A公司是某大学一个全资公司参股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审计组对其审计时发现,A公司XX年5月将银行贷款1629万元,自己使用了180万元,借给该校两个企业449万元,用以共同发起设立某有限责任公司B。同年8月,A公司以“委托进行资本运作”为由,向B公司借款1628万元,偿还了银行贷款。A公司和该校两个企业对B公司的出资,除剩下
5、1万元外全部抽走。 审计依据及结论 股东依法出资是股东的责任,《公司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第三十四条规定:“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A公司的做法违反了上述规定。 《公司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审计组据此下达审计意见书,要求A公司限期改正。
6、 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企业设立时,学校作为企业主管部门和出资人,对企业出具了资金证明,一些企业名称也冠以“××大学××公司”字样,但是学校对这些企业的投资实际并未到账。这种做法对学校和企业都不利。有的企业亏损了把账算在学校身上,有了效益就想法脱离学校,双方之间责、权、利不分。 校办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首要的是明晰产权,理顺学校与校办产业的产权关系。学校作为企业投资方,应该投资到位,办理产权划拨手续,享有股权;企业作为被投资者享有经营权,对学校股权负有限责任。这样,校
7、办企业才能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行使经营自主权。 三、调整“生产成本”余额,虚增利润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某高校审计机构在对该校一个校办企业进行审计时发现,该企业每月结转产品成本时,会出现相同的型号批次、单价的产品,但其产品成本却相差悬殊的现象。经查,该企业经理为实现利润指标,通过调整“生产成本”余额虚增利润。 审计依据及结论 该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生产成本核算的规定。准则要求企业对生产成本的核算要按照客观实际真实反映。 有些企业的领导出于某种原因,或是为虚增利润以完成利润指标,或是为虚增成本减少利润
8、以偷逃税款,指示财务人员采用各种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调整“生产成本”的方法是被普遍采用的,而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生产成本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产品销售成本,进而影响利润。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生产成本”成为一个人为调节成本支出和调节利润的“大筐”,需要增加成本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