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697950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4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2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2例【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刺;穴位注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神经系统常见的疾患,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性的剧烈疼痛为特点。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通过局部取穴并透刺,针电结合、穴位药物注射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82例,其中男35例,女47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单侧发病80例,双侧发病2例;第Ⅰ支痛4例,第Ⅱ支痛42例,第Ⅲ支痛21例,Ⅱ、Ⅲ支混合痛15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最小28岁,
2、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均为单侧发病,第Ⅰ支痛2例,第Ⅱ支痛21例,第Ⅲ支痛10例,Ⅱ、Ⅲ支混合痛7例。全部病例均符合《神经科急症诊断治疗学》[1]拟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1.2.1治疗组第Ⅰ支痛取攒竹透鱼腰,第Ⅱ支痛取四白、迎香、下关,第Ⅲ痛取夹承浆、下关、大迎、地仓颊车交叉对刺,针刺以上诸穴,均产生酸麻胀感或触电样针感方可留针,然后接G6805电针仪,选用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20min后取下电极,继续留针30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针刺完毕后,取维生素B120.5mg(1ml),2%利多卡
3、因1ml,两者相配成混合液,用5号针头针管抽取药液,患者仰卧位,下关穴常规皮肤消毒,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缓慢进针,轻轻上下提插,待酸胀麻或触电样针感出现后,回抽无血,将混合液1ml注入。出针后在患侧寻找触发点,用同样的方法将混合液注入,每次只选一处触发点。隔日注射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5~7天,开始下1个疗程。1.2.2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并常规服用卡马西平0.1~0.2g,每日3次,维生素B110mg,tid,维生素B120.5mg,tid。1.3治疗结果1.3.1疗效标准治愈:经治疗2~3个疗程,疼痛完全消失,1年内
4、随访未复发;显效:疼痛基本消失,偶有轻微发作;好转: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前后病情无变化。1.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2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2体会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面痛”范畴,多为三阳经郁热,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最大,现代研究认为,针刺穴位能刺激人体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类物质以提高痛阈,降低人体对痛觉的敏感性,并调节神经功能[2]。因此治疗中取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并用透刺,针电结合及久留针的方法。直接刺激神经干,出现触电样针感传导至疼痛部位,达到镇
5、痛目的。现代解剖学证明,下关穴位于三叉神经总干分支处。利多卡因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维生素B12能增强神经的营养,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恢复,加强镇痛作用,在下关穴及触发点注射,可起到机械和化学的双重刺激,以充分发挥腧穴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治疗作用,随着药物的吸收,延长了针感。在临床观察中还发现针刺加穴位注射的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而卡马西平治疗组随着症状的加重疗效也在降低,随着剂量的增加,不良反应也在加大。【参考文献】1杨明山,方思羽,阮世中.神经科急诊诊断治疗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5.2王友京.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在针刺中的作用研究概况.针刺研究
6、,1988,增(3):24.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