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ID:1766815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04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1页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2页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3页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4页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有效防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行PICC治疗的80例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PICC技术,B组采取常规浅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A组患者满意率为97.5%,并发率为2.5%,B组满意率为70.0%,并发率为30.0%(P<0.05)。结论PICC留置时间长,不需反复穿刺,护理简便,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护理;临床应用  中心静脉导

2、管(PICC)技术,即经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高新护理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PICC可避免穿刺风险,延长导管滞留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在目前肿瘤护理中得以广泛使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静脉置管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行PICC技术,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6~80岁,平均(46.1±4.5)岁,肿瘤类型:肺癌13例,乳腺癌10例,肠癌7例,淋巴癌与脑肿瘤各5例;B组40例采用传统方法,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6~8

3、1岁,平均(46.7±4.8)岁,肿瘤类型:肺癌14例,乳腺癌9例,肠癌6例,淋巴癌6例,脑肿瘤各5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PICC方法①选择静脉,贵要静脉粗、直、静脉瓣少,是穿刺静脉的首选,其次可考虑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等;②测量插管长度,手臂外展90°,从预穿刺点沿静脉直至腋下,再至右胸锁关节,继续向下至第三肋间隙;③穿刺操作,穿刺前,先对预穿刺点予以消毒(直径>20cm),并以生理盐水对管道行预冲。修剪导管长度,以插管鞘穿刺,进针角度控制在15°~30°,见有回血后再进针少许送鞘。撤穿刺针,经插管鞘置入

4、导管。撤出插管鞘、导丝,连接相关设备,再次消毒,最后用透明贴膜予以固定。  1.2.2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专业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B两组均完成穿刺,A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5%,并发1例静脉炎(2.5%),B组满意率为70.0%,并发率为30.0%。A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下表1)。  3讨论  3.1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大部分肿瘤患者需接受化疗,自

5、身身体状况较差,需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与营养物质。而传统输液方式是反复行浅静脉穿刺,此法易破坏外周血管,受化疗药物刺激亦会造成血管损伤,且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与不便。PICC技术导管尖端通常定位在上腔或锁骨下等重要静脉,血流丰富,血循环快,能较好地稀释刺激性药物,且留置导管可避免反复穿刺。使用PICC技术可实现2大目标:①为肿瘤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②静脉输注刺激性、高渗性、需反复输入的药物或营养等,保护外周血管[2]。但对肿瘤患者给予PICC,若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气胸、血胸、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在临床应用PICC管时,应加强预防与护理工

6、作,以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3.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2.1导管堵塞引起导管堵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正压封管不当,导致血液回流;②导管采血完成后,未正确冲管;③置管时间过长,形成微血栓;④留置导管受压打折;⑤肿瘤患者血液过于粘稠,导致血液凝固,甚至形成血栓;⑥静脉输注药物分子太大,而输液速度较低,是药物粘附在导管腔内,从而形成导管阻塞[3]。针对导管堵塞原因,相应预防和处理办法如下:①正压封管:推注与退针并进,退针时要确保导管内保持正压;②不从PICC管中采集血液标本;③注意控制置管时间,避免置管时间过长。必要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

7、,每12h一次,以防血凝、血栓形成;④不在留置管肢体测血压,防护昏迷患者翻身导致留置管受压。  3.2.2局部感染导致患者局部感染原因包括:①患者体抗力低下;②未严格无菌操作;③未及时处理松动敷料;④患者自我导管护理不当。相应预防和处理方法:①穿刺与护理操作全程严格无菌;②及时更换敷料,置管24h内必须更换敷料一次,此后至少2次/w;③定期检查并清理留置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④积极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2.3静脉炎并发静脉炎的主要原因①穿刺时,送管过于迅速,使血管机械性受损;②留置管肢体活动幅度较大或过于频繁,血管与导管反复摩擦,导致血管

8、机械性受损;③化疗或放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