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ID:17629378

大小:5.80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8-09-04

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_第1页
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_第2页
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_第3页
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_第4页
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459学号或申请号201512263039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核酶PAPR-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者姓名:高岩导师姓名:许继田教授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名称:生理学培养院系:基础医学院完成时间:2018年5月AThesis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TheRoleofPAPR-1inthePathogenesisofNeuropathicPainfollowingLumbar5SpinalNerveLiga

2、tioninRatsByYanGaoSupervisor:Prof.Ji-TianXuDepartmentofPhysiology&NeurobiologyCollegeofBasicMedicalSciencesZhengzhouUniversityMay,2018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3、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日期:

4、年月核酶PARP-1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生:高岩导师:许继田教授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神经病理性痛是最常见的慢性痛之一,主要由神经损伤或炎症引起,其显著特点为损伤愈合后疼痛症状依然存在,且痛感强烈、顽固,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目前其确切机制仍不清楚。核蛋白聚ADP-核糖基化(Poly(ADP-ribose)ation,PAR)是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激活后,利用尼克

5、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提供的ADP-核糖,催化其与相关核蛋白结合,形成多聚ADP-核糖基化核蛋白,也被认为是表观遗传学的一种形式。研究发现PARP-1激活通过促进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在炎性疾病的发生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证明PARP-1催化的核蛋白聚ADP-核糖化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参与脑学习与记忆的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周围神经损伤或炎症诱导的脊髓水平突触传递的可塑性,被认为是病理性痛形成和维持过程中枢敏感化的基础,但迄今PARP-1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及机制仍无系统的研究和报道。本实验采用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L

6、umbar5SpinalNerveLigation,L5SNL)疼痛模型,结合痛行为学实验和Westernblot、RT-PCR和q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核酶PARP-1在L5SNL引起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以及PARP-1激活调控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其结果将为进一步阐明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可能为临床病理性痛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作用靶点。I研究结果1.大鼠L5SNL后PARP-1及其催化产物PAR、以及致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在DRG和脊髓中的表达变化(1)L5SNL模型的建立将实

7、验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L5SNL组,n=10)和对照组(sham组,n=8),参照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L5SNL手术,测试术前3、1天和术后1、3、5、7、10、14、21、28天的机械刺激撤足阈值(Pawwithdrawalthreshold,PWT)和热刺激撤足潜伏期(Pawwithdrawallatency,PWL),发现从术后1天开始大鼠术侧后肢PWT和PWL开始显著下降(与sham组相比较,***P<0.001,**P<0.01),并且在术后第7天达到最低(与sham组相比较,***P<0.001,*

8、**P<0.001),而对侧无明显变化。(2)L5SNL后大鼠DRG和脊髓背角PARP-1、PAR及致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变化取术后0、1、3、7、10、14天大鼠术侧L4-5DRG和L4-5脊髓进行RT-PCR和qPCR检测PARP-1mRNA含量的变化,取对侧L4-5DRG和L4-5脊髓进行qPCR检测PA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