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doc

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doc

ID:17532692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doc_第1页
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doc_第2页
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自拟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观察39例,设对照组38例。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7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疗程短,疗效好。【关键词】内耳眩晕病;中医药治疗;养阴化痰祛风汤内耳眩晕病又称耳源性眩晕、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等,是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引起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头胀满等临床表现[1

2、]。本病发生病因与外感风邪、劳累、焦虑、精神紧张等诱因有关。本病发作特点是阵发性,既往常有发作病史,眩晕是膜迷路积水首要症状。眩晕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眼球震颤。眩晕常突然发作,发作前耳鸣增加、听力骤减,耳内有饱胀感。眩晕发作时,病人往往闭目静卧,不敢翻身,也不敢转动头部,唯恐因此而使眩晕加剧。患者感觉到周围物体绕自身旋转,发病时神志清醒,常伴有听力下降,发作后听力可改善或略有恢复,但其趋势往往会进行性加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眩晕”、“恶心”、“耳鸣”等范畴。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自拟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观察内耳眩晕病39

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26~57岁,其中30岁以下2例,30~40岁16例,40~50岁18例,50~57岁3例。对照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24~56岁,30岁以下1例,30~40岁15例,40~50岁18例,50~56岁4例。1.2诊断标准(1)突然发病,自觉诸物转动,或有摇摆感,患者被迫闭目静卧;(2)多伴有恶心、呕吐或耳鸣;(3)既往有类似发作史;(4)检查时可见眼球震颤;(5)排除前庭中枢性眩晕、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等。以上(1)、(2)、(5)项必备

4、,诊断方可成立。笔者认为本病由肝肾阴虚痰湿内扰,加之外感风邪或劳累而诱发,病在耳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煎服养阴化痰祛风汤。生地15g,知母12g,旱莲草20g,女贞子20g,半夏12g,藿香12g,云苓12g,陈皮10g,竹茹12g,生龙骨24g,生牡蛎24g,珍珠母30g,菊花12g,刺蒺藜12g,荆芥10g,防风10g,薄荷10g,夜交藤18g,合欢皮20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800ml,煎汁300ml分3次服。汤宜温服,吐剧者缓缓服之。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酒酪之品。31.3.2对照组苯海拉明25m

5、g,每日3次口服。常规镇静、止吐等对症处理。4天为1个疗程。  2治疗结果2.1治疗标准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照常生活及工作;好转: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2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7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68%。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6、)。  3病案举例患者,女,46岁,干部。2004年4月18日初诊,患者昨晨换衣服不慎感冒流涕,下午突然头昏目花并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目其身如坐舟车,恶心欲吐,胸痞闷,左侧耳鸣,眠差,舌质红,苔白腻,右手脉浮数左手弦滑,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查体:除见病者被迫闭目静卧,双眼球震颤及左耳听力减退外,余无异常发现,无高血压、颈椎病等病史及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西医诊断内耳眩晕病,中医诊断眩晕乃素体阴虚挟痰和并外感风邪。药用养阴化痰祛风汤2剂,每日1剂,日服3次。在眩晕发作期,患者应自选体位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消除紧张情绪及顾虑,戒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等。二诊:4月2

7、0日,眩晕好转,恶心已除,守上方再服1剂。三诊:4月22日眩晕止,饮食增,并能下床活动。仅头微昏,咳嗽。用桑菊饮加减调理而愈。  4讨论内耳眩晕病发病原因尚未明了,有认为是大脑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内耳血管痉挛,膜迷路血循环障碍,使感觉功能受损。若耳蜗供血不足,使膜迷路内渗透压升高形成膜迷路积水发生小囊样凸起,刺激脊顶,导致眩晕发作。历代各家学说颇多。眩晕病证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切。《灵枢·卫气》认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之

8、“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上述引起眩晕者,均属因虚致眩,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