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doc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doc

ID:1748235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02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doc_第1页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doc_第2页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 摘要:目的评价前路胸腔Ⅰ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将行前路经胸腔Ⅰ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并随访到的14例进行分析。结果胸椎后凸畸形矫正,平均5d下床活动,6例并截瘫者神经功能恢复到E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93%。植骨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3个月,后凸矫正角度17°。结论前路经胸腔Ⅰ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加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椎结核。关键词:脊柱;胸椎结核;内固定;植骨融合术;钛笼脊柱结核多侵蚀脊柱的前柱和中柱,导致脊柱不稳、畸形和脊髓受压等一

2、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行病灶清除加椎间植骨融合、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加后方椎弓根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但有不同缺点。前路内固定加钛笼植骨可以在病灶清除的同时Ⅰ期完成脊椎稳定性的重建,在畸形矫正、脊椎稳定性维护方面疗效更佳。我们观察自2003年至2005年采用前路经胸腔Ⅰ期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1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1~52岁,平均37岁。病变部位T3~4椎体4例,T5

3、~6椎体3例,T7~8椎体3例,T5~7椎体1例,T8~9椎体3例。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或伴截瘫及脊柱后凸畸形,或伴乏力及低热盗汗。实验室检查:血沉30~115mm/h,血红蛋白6.5~12g/L,脊柱后凸Cobb角为(23±10)°。其中有脊髓损害者6例,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1例,D级3例。1.2手术方法1.2.1术前处理患者应至少接受2周以上的正规抗结核治疗,以血沉改变及患者全身状况改善为判别指标。当血沉出现明显持续下降趋势,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食欲好转,即可进行手术,而不必等血沉降至正常。1.2.2手术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

4、,术侧向上,皮肤切口沿预定切除的肋骨走行,前起腋前线,后止于骶棘肌外缘。沿皮肤切口切开浅深筋膜和背阔肌,高位者可同时切开斜方肌和菱形肌,低位者切开部分下后锯肌,然后切开前锯肌和腹外斜肌起点和骶棘肌外缘。剥开欲切除肋骨的骨膜,将肋骨剪下,切开肋骨床和壁层胸膜,开胸器扩大胸腔切口。用湿纱垫将与胸膜黏连的肺组织推开并覆盖于肺表面,用深拉钩拉向3中线,显露椎旁脓肿,切开脓肿,浓汁吸出干净。骨刀和刮匙彻底清除干酪样物质、肉芽组织、死骨及周围的硬化骨质,植入区修整至健康椎体或病椎的健康终板,使其规则,便于植入,病灶内常规放入链霉素或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用锥

5、间撑开器以纠正后凸成角,用切下的肋骨松质骨咬碎后放入合适的钛笼内植入上、下健康的椎体间,加力使其稳定(钛笼可用人工椎体代替,有自行撑开作用),肋骨量不够者取自体髂骨松质骨。最后于两健康椎体前外侧置入长度相当的钛钢板,检查植骨块和钢板牢固后,放1个粗的胸腔引流管,连接水封瓶,进行闭式引流,常规关闭胸腔。1.2.3术后处理术后卧床3~7d,正规给予抗结核药物,每2~3个月复查1次血沉和肝肾功能,并复查X线片。1.3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13例患者胸背痛消失,脊柱结核愈合,植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3个月,术后脊柱

6、后凸角平均矫正17°,Frankel分级均为E级。1例因未按要求服用抗痨药物,结核复发,手术失败。术后刀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和窦道形成。1例于拔管后出现胸腔积液,经2次胸腔穿刺后积液消失。2讨论2.1内固定的可行性随着手术技巧和内固定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对脊柱本身的生物力学和重建其稳定的理解性的提高,相继出现了经后路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相应的内固定,临床报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金大地等[1]对脊柱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并钛钢板内固定术,其强调在正规抗痨处理及一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一期内固定的重要性及可行性。Oga[2]在1993年对结核杆菌和

7、其他细菌对内固定的黏附性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葡萄球菌等可分泌较多细胞外黏质,大量黏附于材料表面形成较厚的膜样物,而结核杆菌在内固定物上黏附和形成的膜样物较少。这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行内固定的可行性。2.2前路经胸腔Ⅰ期病灶清除及钛笼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意义在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上,脊柱稳定性的维护与重建是脊柱结核远期疗效的关键。传统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为不植骨的病灶清除术,骨性融合达90%,缩短治疗周期,但术后活动受限,恢复时间长,其致命缺点是60%~92%发生后突畸形。单存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保持椎体高度,降低后突畸形发生率,但长期卧床及石膏床

8、制动,并发症多,并可出现骨融解、塌陷形成脊柱后突或站立后后突矫正角度丢失。近年来,一些学者将内固定技术用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选择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