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45008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31
《生脉散加味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毒副作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脉散加味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毒副作用【关键词】恶性肿瘤放疗毒副作用生脉散放射治疗可以控制局部肿瘤和杀灭癌细胞,但对正常组织和全身各系统也能引起一定损害,导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和限制了放疗的疗效。笔者从2005年3月~2006年5月,在常规放疗同时应用生脉散加味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时产生的毒副作用,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41例全部来源于2005年3月~2006年5月我院放疗科门诊,均为首次放疗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男41例,女30例,年龄46~72岁,平均60.5岁。其中鼻咽癌30例,舌癌术后3例,扁桃体癌4例
2、,喉癌3例,喉癌术后5例,鼻腔癌1例,上颌窦癌3例,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12例,外耳道及中耳癌2例,甲状腺癌术后5例,腮腺恶性混合瘤3例。血白细胞计数(6.3±1.5)×109/L,血小板计数(166.9±11.31)×109/L。对照组70例,男40例,女30例,年龄44~70岁,平均58.5岁。其中鼻咽癌31例,舌癌术后3例,扁桃体癌4例,喉癌3例,喉癌术后5例,鼻腔癌1例,上颌窦癌2例,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11例,外耳道及中耳癌2例,甲状腺癌术后5例,腮腺恶性混合瘤3例;血白细胞计数平均(6.1±1.5)×109/L,血小板计数平均
3、(187.1±11.25)×109/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临床分期及卡氏评分、血常规等均具可比性。 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同类肿瘤行同一种放疗方案,放疗时均常规辅助应用复合维生素B液口服,用法用量相同。白细胞计数<4.0×109/L,给予利可君,1次2片,1天3次,口服;白细胞计数<3.0×109/L,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10.0×109/L时,停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总疗程4~7周。治疗组在常规放疗基础上加服生脉散加味。组方:西洋参、五味子各10g,麦门冬、天花粉各15g,赤芍30g,白花蛇舌草60g。1天1剂
4、,水煎2次分服。鼻涕黄稠,口苦心烦,颈部淋巴结增大较快,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等瘀热毒邪之证,佐以浙贝母、瓜蒌以及清热解毒之五味消毒饮加减;若兼头重、胸闷、咳嗽、痰多、胃纳欠佳、舌质淡黯,苔白脉滑,系痰瘀互结之症,佐以化痰散结,酌情加制半夏、茯苓、白芥子、细辛等;若口干、咽痛明显,加山豆根、板蓝根;若舌、口腔黏膜溃疡,予冰硼散外用。疗程与对照组相同。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口干、咽痛、口腔炎、颈部皮肤损伤等症状体征。两组均自放疗第7天起,每7天检查血常规1次,每例均取放疗后观察所得最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为统计数据。若白细胞<2.
5、5×2109/L,每天检查血常规1次。若白细胞升至4.0×109/L,3天检查血常规1次。若白细胞≥10.0×109/L,仍然每7天检查血常规1次。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表示,采用t检验,χ2检验。 3治疗结果 3.1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 治疗后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程度治疗组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血白细胞、血小板值比较(略) 3.2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例(略)
6、 4讨论中医认为,放射线有火热之特点,虽能祛邪毒,但易致热毒亢奋,津液受损,多出现口干咽燥,可伴吞咽、言语困难,恶心,纳差,大便干结,舌红脉细等症,中医辨证为肺胃阴虚,治宜生津养液,补养肺胃。生脉散具有益气敛阴、生津养心之效。《冯氏锦囊秘录》谓:“人参补气为君,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也。五味子酸敛,能收肺家耗散之金;麦门冬甘寒,濡肺经燥枯之液。三者皆扶其不胜,使火邪不能为害也”。赤芍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效;天花粉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之效;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通淋。全方共奏益气生津、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之效。研究表明,生脉散具有增强免
7、疫功能、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抗炎、抗突变、抗癌、镇静、解热、镇痛等功效。赤芍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并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天花粉蛋白及天花粉多糖有抗癌作用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白花蛇舌草对多种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对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放射损伤的免疫功能的恢复均有促进作用,尚有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本组结果显示,生脉散加味能有效防治放射治疗后白细胞降低、口干、咽痛、口腔炎、颈部皮肤损伤等放疗不良反应。【参考文献】 1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
8、110,115,378. 2沈映君.中医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3,283,872,941,963,1048-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